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条大河波浪宽(郑安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条大河波浪宽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一条大河波浪宽》中国当代作家郑安火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条大河波浪宽

信江河是我们上饶人的母亲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三百多公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流,滋润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儿女。我们的生活与信江河息息相关,河水浩浩荡荡流向远方,也流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自我记事起,信江河就带给我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的村庄名叫米槽,离河大约有两里路。因为隔着这两里路,没什么事我就几乎不会到河边去,大人也不会允许我去。而我的外婆住在一个名叫下湖的村子里,就在河边,且与我是在河的同一边。我在下游,她在上游,相隔三四里路。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到外婆家去过。一是因为下湖村有龙舟,二是我到了那里要到河边去看龙舟也方便。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离河近的人家要早早准备好请离河远的亲戚来过端午看龙舟。我那时总是庆幸我有个住在河边的外婆,否则,我的端午节会少了很多快乐。至今还记得十来岁那年端午节,舅舅给了我五毛钱让我看龙舟时可以买冰棍或其他零食吃,当时的高兴劲真是难以形容。那时的五毛钱至少应该抵得上现在的十块钱吧。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给过我零花钱,因此对我来说,那五毛钱就是一笔巨款。

每年正月,我到外婆家去拜年,也少不了要和年龄相仿的表兄弟姐妹去河边走走玩玩。最好玩的是暑假,天气热,我们会到河边去套柳树上的知了,或者下河摸螺蛳、捉螃蟹。傍晚,舅舅还会带着我们去河里洗澡。洗澡的人多,河里一片喧闹。清凉的河水为我们消除了暑热,也把我们的笑声带到了远方。那样的时光真是太惬意了,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想笑。

姨妈的家在河的另一边,那个村子叫周家,与外婆家隔河相望。虽然不远,但俗话说"隔河隔千里",所以,我去姨妈家的次数不多。姨妈的儿子明志比我小两岁,却比我调皮得多。每到暑假,他就要到外婆家来玩,不玩到开学他决不回家。姨父是个民办老师,暑假里有忙不完的农活。等到开学,他就到外婆家来把明志带回家,明志总是能赖一天就赖一天,实在赖不过去了才恋恋不舍地跟着姨父回去。从此又是我在河这边,他在河那边,必得等到再放假时我们才能在外婆家相聚。

去姨妈家里玩,也是我挺向往的事。河上没有桥,两岸的人要来往就要到一个叫桥头坑的地方去坐船。撑船的船夫年纪不大,是子承父业,小学还没毕业因父亲去世便辍学了,接过父亲的竹篙,每天在河面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坐一次船要收两毛钱,因此去一回姨妈家,来回就要四毛钱。我父亲给人做一天木工才一块七毛钱,难怪母亲会舍不得让我去姨妈家呢。姨父是个非常勤快的人,每天一放学就到地里去干农活,种菜、种甘蔗、种橘子......种的东西可多了。姨父负责种,姨妈负责卖,两个人都是一年到头难得半日闲。在姨妈家里,姨妈会拿出甘蔗让我吃个够,还要让我扛一捆回家。我恨自己力气太小扛不了许多,要是能多去几次姨妈家就好了。我还暗地里怪外婆为什么要把姨妈嫁到河那边去,来往太不方便了。

与河有关的记忆深刻的事还有一件。我有好多次跟着大哥二哥到河里扯一种名为“蕰丝”的水草回家喂猪,这就叫“捞蕰丝”。那时候在乡下几乎家家都养猪,我们兄弟仨放学后常常出去打猪草。打猪草的人多,我们花老半天才打回一点点,根本就不够猪吃。地上找不到猪草,许多人就到水里去找。因此,到了天热的时候,人们就三三两两地结伴到河里去“捞蕰丝”。长在水底的长长的、窄窄的、软软的、薄薄的、暗绿色的蕰丝,不知道喂养了多少人家的猪。每次跟着哥哥去捞蕰丝,我都是最轻松最悠闲的一个。去时大哥挑着空畚箕,二哥提一只大木盆。畚箕放在河边,大木盆带到河里去,装满一大盆就拿上来装入畚箕。几木盆蕰丝就把畚箕装满了。回来时,大哥二哥轮换着一个挑蕰丝,一个提木盆,我则像个跟屁虫屁颠屁颠地走在后面。一向都是我只要不拖累他们就行了。这就是两个哥哥对我的呵护,这就是有哥哥的幸福之处。

流水汤汤,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光阴像河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我那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在岁月的河流中悄悄飞逝,似乎只是一转眼,我便已步入中年。

奔腾不息的信江河,不经意间也有了一些变化。桥头坑的那个渡口仍在,只是已不见了渡船的踪影。曾经人来人往的渡口,今天已是冷冷清清。那个船夫在河面上经历几十年风吹雨打,用竹篙和木桨为成千上万的过河者铺就一条“水上通道”,如今“退役”了,再也不用一年三百六十天都被困在一条船上,只在两岸之间来来往往。他已经走上了岸,开始了另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这一切,缘于政府出资为民办实事,实施了“渡改桥”工程,原本有渡船的地方都建造了大桥。所以,渡口下游约一百米处,一座雄伟气派的大桥横卧在河面上,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来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人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附近有些身体还硬朗的耄耋老人特意高高兴兴地走到大桥上去“看风景”,由衷地感慨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河面上有这么一座桥,太有福气了。

大桥建成了,可我早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向往着到姨妈家里去吃甘蔗。再说,姨妈家早已人去楼空。姨父当了几十年的民办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人,终于在快退休的年龄转正为公办教师,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喜事。他的喜事当然不止这一桩。表弟明志研究生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早已把家安在了大城市深圳。姨父退休后,便和姨妈一起去了深圳安享晚年。这几年,他们不仅早已玩遍了深圳所有好玩的地方,甚至还去过香港。表弟,虽然已过了几十年,虽然你已走得那么遥远,但你一定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在外婆家玩,一起在河边套知了,一起下河摸螺蛳的情景吧?真希望我们还能一起到河边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带你去看桥头坑的河边已建起了自来水厂,看下湖村的河边建起了敬老院,看320国道也改道从我们这儿的河边经过,看驾校的练车场也在我们的河边,看河边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和车,你一定会忍不住赞叹,今非昔比,我们的家乡早已不是你记忆中的模样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见证两岸大变迁。我爱家乡好山川,笑看旧貌换新颜!

[1]

作者简介

郑安火,中学教师,现供职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中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