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年之计在于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年之计在于春》,英国诗歌。罗·布朗宁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这首诗通过对美好光阴和大自然景物的描写,歌颂了生活,号召人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美好的事物难久留。人们在拥有的时候,往往不知道珍惜,当失去了的时候,才有人叹惜。告诫人们:趁你还拥有今天,一定要抓得紧。诗的前3行描写了时间的长河中最美好的时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之计在七时。”人们往往把握不住时间,让美好的东西悄悄从身边溜走。“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今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紧接着约3行写了缀满露珠的山坡,展翅飞翔的云雀和在草地上爬行的蛇。最后得出结论:“上帝在天堂——万物各得其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满足感。

这首诗是以抑扬格的节奏写成的,韵脚为abcd,abcd。每一诗行中的|S|音之后都有一个停顿,停顿是为了节奏的需要。8个诗行采取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构,整首诗看起来有一种对仗和谐之美;这8个句子的结构又不是完全雷同,有微妙的差异,旨在取得独特的效果。诗的第1行之后没有标点符号;这表明诗的主题是动态的,既然好景不常在,人们就应该抓住机会。第2诗行和第3诗行之间、第3诗行和第4诗行之间、第5诗行和第6诗行之间、第6诗行和第7诗行之间都省略了连接词,表明作者的自由正是美的追求中的自由。

这首诗一方面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一方面又是对蹂躏生活的态度的鞭挞。

作者介绍

罗·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生于伦敦南郊坎布威尔的一个富裕家庭里。从1833年布朗宁发表第1首诗歌到1889年逝世,他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1833年—1845年:婚前时期;1846年—1861年:婚后时期;1862年—1889年:单独生活时期。布朗宁于1846年9月与女诗人伊丽莎白·芭雷特结婚,婚后主要生活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夫妻俩共同从事诗歌创作,并一起参加了意大利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政治斗争。主要作品有:诗歌《帕拉塞尔萨斯》、《圣诞夜和复活节》,诗剧《皮帕走过了》、《维克托王和查尔斯王》、《纹章上的污点》、《我已故的公爵夫人》,诗集《男人和女人》、《铃铛与石榴》、《剧中人》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一年之计在于春 相关视频

熊孩子国学课堂之增广贤文: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都要加油鸭!

参考文献

  1.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2.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