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二〇师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一二〇师学校根据当年在晋绥抗日革命根据地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愿望:用当年的部队番号或根据地为名,为老区人民建立一所学校。经老前辈们商量,学校名称用能够代表抗日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120师"为代表,由当年"一二〇师"的师长贺龙夫人薛明生前为学校亲笔提名:"一二〇师小学"。

"一二〇师"的符号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是新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老一辈革命家们给予了学校高度重视,也意味着她将承载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总体占地面积约为120亩,建筑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学校为九年义务教育制校园,小学共有48个班,中学共24个班,按45人每班设置。全部运营时可容纳约3200名学生,配备200名教师队伍。目前首批招生规模为平均每年级四个班,学生人数约为1500人,教师队伍约120人。

学校的校训“团结、勤奋、诚实、感恩”,其中最有深意的是"感恩"。感恩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感恩我们的社会给予学校的支持和关怀,感恩我们的学校、师长、父母对于学生的培养。

办学理念

希望孩子们能在校园内快乐地学习、成长,让老师有展示和提高自身的平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满意和信任。

办学目标

希望将学校打造成为整个吕梁地区乃至山西省内的教育标杆,争取成为三晋名校,成为全国的一个百年教育基地,将我们的红色文化[1]发扬光大。

主要建筑

学校共分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三个部分。其中教学区包含行政楼、小学部教学楼、中学部教学楼以及艺术[2]综合楼。生活区由食堂、女生宿舍、男生宿舍组成。

整个学校的标志性构筑物--钟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来设计的,塔身分为三个部分,从高到低依次代表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层面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

钟塔的基座宽度为4.593m,表示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塔身最高处为27.81m,表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同时8月1日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指导思想

崇文尚武,亦序亦祠。九级一贯,分合相宜。对标京广,特色鲜明;外潮内秀,绍远发今。红与二黄,萃取其精;设施完备,多元发蒙;创新开放,善思乐群;"两型"理念,引领先锋;多维诉求,安康是宗。环境教化,于斯可成。

1、用地策略

本方案总体规划将用地分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把教学区布置在靠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有利于学校展示一个新颖的社会形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调整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小学与初中融为一体,体现互助友爱形象,同时又相对独立,便于管理。九年义务教育校园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2、概念来源

好的设计是世界的,更是本土的。

此设计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山水画--"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放眼望去建筑(学校)如山峦重叠,连绵起伏。虽然建筑体量看似宏大繁密,但它并不是突兀地出现在地块中,而是以一种贴近自然的姿态,融入在当地的地貌,人文中,仿佛是从这块地中生长出来的,仿佛是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它。

3、概念表达

每一栋建筑的山墙所围合的空间,均是由实到虚,由室内到室外,互相穿插交错。连续的山墙有中国书法行云流水般的气势,一气呵成。既象征着"一二〇师"精神的延续不断,又宛如蛟龙盘踞于此。空间虚实交接之处,均以庭院点缀,作为过渡,给建筑带来生机盎然的绿意。高低错落的屋面,亦如革命道路的曲折发展。屋顶样式是对中国传统屋面形式的简化和提炼,采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表达出来,是新旧糅合的完美体现。建筑排列层层递进,有如整齐的行军队伍,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队列感,传达着一种尚武精神。

整个校园的建筑都利用了山西传统民居和窑洞特点,发挥了屋顶与平台的互相借用作用,延伸了教室的空间,扩大了学生的课间活动范围。

4、形体演变

从传统的教学区规划模式出发,根据功能需求,对形体进行拉伸。并将其划分为:行政楼、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和公共部分。将形体错位,使之自然地与保留的古树围合成主入口广场。对形体进行糅合,就如双手交叉紧握,形成建筑的团结形象。将部分形体压低,产生山峦起伏之感。动感化形体,象征着革命道路的曲折。形体之间高低错落,互不遮挡,使得建筑每一处都能获得良好的视野及日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