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公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公案

 

 

 

林公案》是清末民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六十回。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颂了林则徐为国为民勇于任事、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简介

林则徐乃福建侯官之世家子自小聪颖异常。十三岁应郡试,以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中举人,即为闽清县谢选门邑宰延去,佐理案牍;期间平反两件离奇冤狱,声名大震。

一件是杜成妒杀倪根案:杜成妻许氏当堂供认元凶非杜成乃邻家陆大,陆大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亏得林公偶阅供词,见情节可疑,遂私行察访。查得水落石出,并定下密室之计,使许氏漏出真情。案情遂清。

另一件发生在闽清西乡朱村。寡妇王周氏之婿因素生性刚强,常与妻秀姑争吵。一日于观戏时奔走他乡,竟欲赚些钱回去免得妻子憎厌,不料却害得王周氏母女险些含冤而死,后多方经林公明察,妙计赚得何生回乡,救下母女,并使其夫妻和好。林公因此被巡抚张恩诚慕名延入幕府,办理折奏。张公知林公有断狱奇才,凡遇疑案,定与林公商议。

一日,龙溪巨绅郭太史面禀张抚:龙溪盗案迭出,知县久缉未获,林公密派名捕暗中监视,果不出林公所料,最后终于将盗贼捉拿归案。原来那盗贼竟是堂堂四品太守。

时值春闱,林公进京应试,中进士,得忠良相助补授御史,因其不避权要,故人称“铁面御史”。那时东海上有巨盗张保仔,横行闽、粤沿海各县,官兵屡捕未获,只得招安,张保仔不久升至三品武官,不料其贪欲极大,重礼托朝廷重臣兵部尚书穆彰阿保奏,得出任厦门总兵。林公知后,上奏弹劾保仔。帝收回成命,令保仔立功后再擢升。当下,穆彰阿与保仔将林公恨之入骨。后林公又上奏弹劾穆彰阿治家不严,其弟于闹市驰马踏死徐才宝,帝依林公所奏,将穆彰阿罚俸三月,此一来令穆彰阿痛更恨林公。

林公之师王鼎为保门生性命,上奏帝将林公外放补杭嘉湖道。帝准。临别饯行时,王嘉将门客周济、周保绪及其妾红娥荐于林公,因其夫妇二人武艺高强,同去路上可保平安。二人保林公一家安然抵杭州,于路上除去了穆、张二人派来的刺客。在任二年后,因父病故,告养亲归里。将保绪荐至漕督周天爵幕府,并以红娥为养女同归故里,途中虽遇保仔遣去的李彪行刺,却因红娥在旁,倒也有惊无险。

一日林公奉上谕补授淮扬道。淮扬一带盐枭盛多,林公一到任即着手整顿缉盐官军,着力追捕盐枭。期间降服与盐枭交情盛重的老捕头施顺,借他之力,仗林公之计谋,将盐枭一网打尽。

林公又转任江苏按察使。上任途中,奉恩师之令转道苏州惩罚了苏城三恶霸,将其中赖英之侄恩爵收为门生,且结识了一班英雄人物。从此,林公在这一班英雄人物的协助下,干下了许多保国爱民的义举。

先至南湖督修堤坝,以“林公”威名震慑了南湖水盗刘成、曹霸等;又至陕西出任按察使,先审清了高尤氏谋杀亲夫亲子一案,将元凶正法,释放了被屈的高尤氏;后又平反了朱姓疑案。后因平反数十起此类案件,即升任江宁布政司。在上任途中,靠侠士相助,剪除了八叠山以铁头太岁秦昌为首的一班散匪。到任后,查清了本地民众逃荒的原因,惩治了一手遮天的劣保、漕书、猾吏,并奉上渝治理黄河,亲自巡视,以查验认真,使得一众民工不敢作假,不料存秸被烧,林公火速命人查访,无意中从一小贼口中得知底细,即严办。不久,林公又补授江苏巡抚,引起保仔嫉妒,与穆尚书密商,派刺客劫持了林公。林公身旁的侍卫急急搜捕,亏得史林恩相救,方脱虎口,直抵苏州。到苏州后,先审理清了苏省的刑名钱谷及漕赋,此事在苏已痼疾颇深,幸亏奉上谕认真办理;又审清了奸姑杀嫂之命案奇冤,惩治了一班粮船上的无恶不作的水手,除了地方一大害。苏州民众拍手称快。后又至常熟审理漕赋。林公认真修建江汉堤工,就此堤防巩固,年年得保安全。民众均悉林公大德。

林公一心从事禁烟工作。林公深受雨露,耗费了几日光阴,拟定了禁烟章程六条并戒烟良方四种。从此严禁鸦片,雷厉风行。一面严拿贩土开馆吸食,一面收缴烟具烟土烟膏,不到半年,楚省烟害,渐有肃清之望。

不料天子昏庸,受穆彰阿挑拨,竟下令许鸦片合法进口。从此,鸦片之害弥漫全国。林公不顾生死上京晋见劝解天子,天子即命其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治理海口事件,与英商针锋相对,敢作敢为,不为强夷所屈服。林公封闭了各夷商货船,命各馆雇用的一切华人西崽辞歇,逼得以义律为首的鸦片商只好交出存贮鸦片。林公择日在虎门销烟,并同关天培添建炮台,以防英人进攻;且与水师一同打退夷人多次进攻,让夷人尝到了苦头。

林公为国尽忠,对外则英兵不敢侵犯广东,对内则禁止贩烟吸烟,却因奸人使坏,天子昏庸,使之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被帝撤去两广总督并严加议处。自此,英人趁机挑起战争,大举进攻广东,使得虎门失守,关天培殉国。

后林公又受穆奸进谗言被谪戍伊犁。他又将原本荒凉之地开垦成沃土。在这期间,内地屡屡失陷,天子听信谗言,使得许多良将殉国,土地被侵,又与英人定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天子因林公开垦伊犁有功,升至陕西巡抚,命其围剿陕西刀匪。林公身先士卒,一面严力围剿,一面出告示以招安众匪。他亲自督兵进剿,毙匪数百,结束了连年汉藏仇杀,诸民众感激涕零。天子阅奏大喜,欲加封林公为太子太保并赏双眼花翎。林公恐功高招忌,就托病辞归。后咸丰年间又复出,欲剿洪秀全之太平军,不料猝发暴病,不及医治,即行辞世。

人物介绍

林则徐,本是福建侯官的世家子,生于乾隆五十年。自小小聪颖异常,十三岁应郡试,以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岁中举人,出任福建闽清县知县,在任期间屡破大案,后被封为钦差大臣,在虎门销烟,多次打败英国的进攻。不料奸臣挑唆,林公被贬伊犁,他没有灰心丧气,又将原本荒凉之地开垦成沃土。后又升为陕西巡抚,化解了连年来的汉藏仇杀,林公恐功高招忌,就托病辞归。后咸丰年间又复出,不料猝发暴病,不及医治,即行辞世。

作品鉴赏

该书书名虽题《林公案》,但它并不是一部纯公案小说,也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传记小说。不过,它的历史真实性较以往的其它公案小说都要强,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林公案》是一部融公案、侠义、政治、社会、历史于一炉的杂体小说。全书故事情节,主要以林则徐职务的不断调动为经线,以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职位上执行公务中所遇到并饵决的种种难题为纬线,编织成这样一部以公案与历史为主体的杂体小说。前25回,以侦破、审理各类刑事案件与处理并消除治河、漕运等问题上的积弊为主要内容。在写法上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没有多大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为林公做警卫工作的侠士,由以往公案小说中清一色的男侠,新增加了女侠红娥和她的使女燕儿,这两个侠女形象塑造得比较丰满。而且在取材上颇有新鲜感,其案情,在以往的公案小说中似不多见,这就是说,它在这方面有新的补充。同时,它的文字也较《狄公案》等显得生动活泼。

后35回主要写他在两广总督任上,以中流砥柱的大无畏精神,力挽狂澜,严禁鸦片,但终于斗不过腐朽卖国势力,被撤职调往新疆的悲壮事迹。显然,作者在写这部小说时,处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他既希望尽可能忠于史实,又想吸引更多的读者,于是只好在真实的历史中添加一些公案侠义与社会新闻的内容。由此可见,公案小说发展到这个阶段时的尴尬处境与寻求变异的窘迫状况。不过,林则徐从政为官的前期,确实做过枭司、按察使这类司法长官,审狱办案乃其份内之事,因此,不管这些案件是否由他亲自审理过,起来大体上也还可信。但他“遇险”的那些情节,其真实性颇令人怀疑,也比较简单,远不如《施公案》《三侠五义》中的有关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

《林公案》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社会纪实性与历史真实感。它较真实地记载与表现了清末时期官场、司法、赋税、漕运等方面的种种黑暗现象与弊端,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使人感到那个政权的岌岌可危。书中有关地理方位、名物制度、风土人情的介绍与描绘,都比较准确。作者尤其熟悉当时的官场内幕,如第37至39回写林则徐手下的两个“犹如同胞兄弟”般的官员陈锦堂与杨天德,二人为了争夺一个“楚省盐法道”的美缺而勾心斗角的情节,写得既真实而又精采。‘至于书的后半部叙写鸦片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南海与东海的海防激战,其史料之详实、描写之具体,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有关鸦片战争的真实记录。中英之间、道光皇帝与有关大臣之间就此问题的往来文件照实摘录,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书中许多重要的上层人物均有籍可查,臧否褒贬也比较客观。所有这些,对于读者真实地感受与认识清末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也表明作者的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

另外一点,其他公案小说中常见的神怪描写,在此书中也难觅踪影,中国古代小说作品包括公案小说中的超自然描写,其中一些有特定的思想蕴含和所指,属于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但也有不少属于封建思想,这种描写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比照下,其迷信落后的特点显现出来,往往凿空不近人情,因而在当时受到批评。《林公案》追求事有所本,事件的发生进展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一般规律,少作虚言妄语,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晚清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务实心理在增强,一些低水平的娱乐元素被自觉摒弃,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也较高。

但由于年代的限制,作者并没有对皇帝加以深刻的批判,虽然书中对道光皇帝也有一些微词(如说他耳根子软之类),但反对封建帝制的思想并不明显。其批判的锋芒主要针对着以穆彰阿为首的那一帮奸相佞臣与贪官猾吏、土豪恶棍。与此同时,以崇敬的心态与饱满的激情,讴歌了以林则徐为首的一批爱国恤民的文官武将。其中,在南海、东海前线同英帝国主义侵略军血战到底、壮烈牺牲的一批将官形象比较突出、感人。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张扬反腐倡廉精神的好作品。

作品评价

王尔敏:《林公案》一书,其中史实成分最高占据篇幅最大的情节,仍然要数林则徐在广东查办禁烟的故事。实占全书分量三分之一。从林公任湖广总督,以致受任钦差大臣查办禁烟,前后跨二十多回。占下册整册。其中人物故事,什九与史实相合。不过我人熟读近代史,阅考此书,反而觉得简略平淡,浅近浮泛,真是卑卑无甚高论。除与史实多相符合之外,并无任何特见资料可供使用,似可不烦引入本文论列。总之,中国近代史之专书论文,汗牛充栋,资料浩若烟海。阅读《林公案》故事,以小说待之,名实相符。只要不违背史实,已是了不起的作家.其贡献自当告宗。

许觉民、甘粹:本书在写法上略近于公案侠义小说的一般模式,即一个清官率领一群侠客除暴安良。然而作品所写内容,与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基本吻合,而且作品对林则徐及其助手绝少夸张,更没有神化,因此应把它归入传记小说之列。作品突出特点,除了注重写实之外,还很讲究剪裁。比如作品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禁毁鸦片,既突出了林则徐的主要功绩,又可借此暴露清朝政治的腐败,一举两得,艺术效果显著。

邹晓华:《林公案》较之成就于多手的《三侠五义》、《施公案》和《彭公案》等,属于个人独创的作品,成熟特点上也更接近于当时文人独创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六十回,回目整饬,每回的字数在三千是四千字之间,较为匀称;叙事完整,语言平实晓畅,叙事中注意首尾连贯,时相呼应,艺术风格统一。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