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乱世佳人》卫希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希礼
卫希礼.jpg

来自京公网 的图片

莱斯利·霍华德 Leslie Howard

出生:1893年4月3日 

国籍:英国伦敦

英国舞台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曾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逝世:1943年6月1日(50岁) 西班牙比斯开湾

《飘》塑造的卫希礼这一角色,徘徊于梦想现实边缘,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是一个集冷静睿智麻木懦弱于一身的矛盾体。他代表了社会大变革时期贵族阶层中的一类,带给读者深沉久远的思考。卫希礼喜欢读书和思考,所以,他对爱情婚姻战争生活有着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 他对美貌热情的思嘉不无爱慕,但他对爱情和婚姻异常理性。“他到陶乐来的足迹不曾有过一个礼拜的间断”,“从不曾对她讲过爱,眼睛也从不曾流露过那种热烈的光”,接近又始终没有越过友谊的界限。这是因为希礼一则有婚约在身,二则在交往过程中,明确了解二人不是一类人,不宜于成为结婚对象。这从郝思嘉不知道“包尔嘉家的人”是谁,希礼看到查理脸上泛过的怪异神情,现出了解和怜悯可以看出卫希礼对原初生命状态的自然、本真、热烈、奔放是欣赏、向往的,这是他的“本我”。他对美丽热情的郝思嘉不无爱慕,他对战争的厌恶,对内战本质的认识,都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可是卫希礼恪守道德,看重社会评判,无法逾越“人我”的藩篱。所以,他爱慕郝思嘉却不敢正视现实;知道内战是政治家和演说家的阴谋,却不敢公开发表言论,依然去打一场自己并不愿意参与的战争;做生意讲究绅士风度,无论什么人,什么情况,就把木料赊给人家,赔得郝思嘉发愁。卫希礼好像被无形的套子套住,活得矛盾、扭曲、变形,终至成为大变革时代的弃儿,一个挣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间的弱者。内容[1]

对待感情

他对思嘉和媚兰的依赖,与其说是对女人的依赖,不如说是对母亲的依赖:一个物质来源的母亲,一个精神依靠的母亲。他对思嘉的情感是真实的,并无恶念。思嘉是他旧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势必也包含了对少时友朋的眷恋;思嘉又是他现实生活的支撑,是他的衣食来源。卫希礼被社会变革打了个措手不及,迷茫困惑的他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的横木一样,顾不得思量,只有紧紧抓住,方可存活。他对思嘉的情感,有佩服,有欣赏,但更多是依赖。媚兰,自始至终都是卫希礼的知己,是他的精神圣母。她尊重他,理解他,宽容他,保护他,是他梦幻生活里最真实的部分。媚兰因为敬丈夫,所以当人们提出应该禁止白瑞德到白蝶姑妈家去时,媚兰断然拒绝。理由是白瑞德的观点和卫希礼不谋而合,她不能拒绝一个和自己丈夫抱同样意见的人进门。媚兰理解卫希礼的所思所惑,小心地保护着他的自尊,所以当媚兰离世的时候,卫希礼悲痛万分,仿佛所有的气力都跟着媚兰一齐去了。

结论

卫希礼,一个儒雅善良富有才情、仪表堂堂的贵族子弟,如若在和平时期,衣食无忧,读读书,听听音乐,或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应是魅力四射的。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将他推到变革的风口浪尖,他所拥有的才学——书本知识、音乐、跳舞,通通派不上用场,生活的窘迫摧残了他的精神,直逼道德信仰,他活成了一具矛盾、麻木的躯壳。卫希礼的悲剧不是个类,他代表了变革时代绅士精神的破产,带给人深沉的思考:面对社会的种种磨折考验,我们该怎样去生活?内容[2]

视频

郝思嘉表白失败

参考资料

  1. 如何评价《乱世佳人》中的卫希礼,京公网19-06-21
  2. 悟空问答 京公网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