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市的暂居者”(李至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市的暂居者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城市的暂居者》中国当代作家李至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城市的暂居者

2003年大一在读,前路迷茫,发表了处女作即新诗《关于未来》,后与彭旭敏同学创办民刊《彼岸诗刊》,以诗会友,收到了来自各地的投稿以及赠送的诗刊诗报、诗集文集,其中就有上海诗人陈忠村的诗集《城市的暂居者》。

“城市的暂居者”,因正合我意,这句话我一直特别喜欢,写过一首同名新诗。还特别喜欢的一些句子,有福建诗人、作家马蒂尔的“人生留下文字和情义足矣”;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西塞罗的“有节制的生活”;同为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塞涅卡的“没有比人生更难的艺术,因为任何艺术和学问处处都可以找到很理想的老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他要驶向何方,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等等。

我是个乡土情结颇重的人,一直视自己为“城市的暂居者”,且已历久弥坚,无法淡化。记得2007年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谋生于几千公里外的湖北省十堰市,我总不能“把他乡当故乡”,心里总念念不忘那片海,那扑面而来的椰风海韵,那四季如常的蓝天白云,总念念不忘有朝一日回到“温暖的家乡”——2010年初,我终于得以如愿以偿!

如果说,或是因为我的种种生活习惯难于适应居住、生活在遥远的他乡,才让我有如此强烈的“回归故里”的念头和心愿,那么这几年来,虽然我工作、生活在“籍贯地”,离农村老家只有几十公里距离的山城,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小暖窝,可我的心,竟有时还觉得是“漂浮着”的,竟有时会不由地想“家”——其实想的,是“老家”,就是生我养我的那方水土。因为这里有我的爹、我的娘,有我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有我熟悉的事事物物,所以才会让我如此这般念念不忘、魂牵梦绕。

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这里有我的根、我的魂——这不,不仅仅是我,农村老家一带的“外出人员”人人都想回来盖起自己的住宅,家家户户住宅大厅里的“八仙桌”上都要供奉着祖先牌位,墙壁上悬挂着先祖的遗像,逢年过节大家都要备好酒菜拜公祭祖——有人可能会将其视为守旧落后、封建迷信,但在我看来,这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要不,古人为何叹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人为何感慨“人是漂泊的船儿,家是温暖的港湾”,提倡“常回家看看”——要不,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说的“落叶归根”,这根、这魂,你要将它们安放在哪里?

杰克·伦敦说过,“我的创作天堂,就是描写我脚下巴掌大的这块土地。”重阳节逢兄长亦归,与其小饮,不胜酒力,夜半酒醒,独坐厅庭,凉风阵阵,文思喷涌,胡写一通。友说,“你现在的诗文已由感性随记变为理性感记”;兄长说,“你现在随手拈来成文章”;能文能武的候鸟邻居韩叔叔(河南安阳人)引用巴金先生的话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我说,“我崇敬郁达夫先生,现在只钟情于'自叙传’、非虚构性写作,并非在搬弄文墨。”[1]

作者简介

李至远,本名李宗世,从事法律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