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十个力”:现实社会必备的职业素养(李津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个力”:现实社会必备的职业素养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十个力”:现实社会必备的职业素养》中国当代作家李津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十个力”:现实社会必备的职业素养

以往我们在界定人才规格或素养时,曾经有过种种概括性的表述。归纳一下大概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人才”“素质全面、技艺精湛”“能力本位、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等等等。

渐渐地,人们发现在人才培养成长中,“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重要,进而提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原则,其实做人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即分不出先后,又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培养成大道理一箩筐又胸无点墨的“空壳人”,抑或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准废品”。

于是乎,大家殊途同归到了“职业素养”上。一个时期以来,对“职业素养”的拆分见仁见智,却都取得了一些积极效应。

2011年,笔者参与编写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用教材《素质教育读本》,把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界定为“职场必备的5大职业素质”。这一类的教材和读本百花齐放,均是力求细分理念下的高度概括,以期在教育中具有可操作性。

2015年,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鲜明地提出进入21世纪,不仅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以及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影响着教育,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出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借用“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2009年度主席佩奇·约翰逊的话来说,《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的作者“特里林和菲德尔用可读性很强、非常实用的措辞,论述了怎样自始至终按照标准,将21世纪技能融入学校课堂。对于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企业领导人、政府决策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件旅行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诚然,21世纪尤其是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形成和保持我们自身的个性,以区别固有的传统和周遭的世界,同时学会包容与吸纳传统和周遭世界带给我们的个性与新知。互联网世界,大数据时代,以慕课为代表的“五花八门的在线交流工具和环境提供了学习的社交手段、协作手段和群体手段,这些工具和环境如今随手可得。鉴于因特网已经全球化,因此,学生如今可以学到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人建立联系并共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掌握21世纪的技能,如全球意识、环境素养、金融素养、健康素养以及公民素养。

“英国的考试系统是在100多年前惠灵顿公学成立时建立的。当时,学习是为了成为工人、职员或精英,因而最重要的是记忆力。”英国惠灵顿公学掌门人朱立安·托马斯表示,当时的教育适合当时的系统,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教育系统需要改变,因为教育的发展必须跟上社会的现实。

朱立安·托马斯认为,我们必须识别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而不是过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例如,自来水管漏水了,应该如何修理?这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只要学会了这些,学生毕业时就能很好地应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为此,学生需要培养积极、慎思、独立、个性和包容等5大特质。

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引发强烈反响。该文稿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界定为9大素养,拆分为25个关键词,即社会责任: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制信仰,生态意识;国家认同: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国际理解:全球视野,尊重差异;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审美情趣:感悟鉴赏,创意表达;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实践创新: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

这岂止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完善自身。为此,笔者提出了当今现实社会必备职业素养的“十个力”——

1.技能力。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从事一定工作的能力,技能力则是技能水平的高低。换句话说,以往我们的教育教给学生太多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进行了足够多的技能训练,可就是没有形成胜任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力。知识、技能点的散布,缺乏综合运用的训练,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技能力的培养。

2.责任力。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好的事。责任力则是一个人的心智、格局和胸怀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力的指标,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态度、原则、作风、风格、习惯、思想。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勇气当责、有能力担当”的人才。

3.品质力。品质属于科学名词,泛指物品的内在质量。引申到人的身上,则是指做人的品位。教育的首要使命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品位的高低决定了品质的内涵,其指数就是品质力。也就是指人的言行﹑作风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首要的一点是训练有素、彬彬有礼、素质全面,堪称“不可多得、备受青睐”的人才。

4.创新力。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有着3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以及全面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冲破固有模式的能力。

5.学习力。学习就是通过阅读、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力就是学习效果的衡量指标。当今社会,是一个拼思想的时代,要做有思想、勤思考、善思辨的智者,就必须有时不我待的求索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还要有锲而不舍的长期坚守,才能够保证自己不被社会和历史淘汰。

6.领悟力。领悟即领会晓悟的意思。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载:“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领悟力则是领悟的衡量指标。读书作文、做事做人都要有一定的领悟力,其实也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脑用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

7.自觉力。自觉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作为,其乃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是最基本人格,自觉力就是它的衡量指标。100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其主人公罗文就是自动自发高自觉力的代表,我们就要多为社会培养罗文式的人才。

8.敬业力。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敬业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把工作简单地当成挣“薪水”,还是当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前者往往满足于对得起那有数的“工资”而斤斤计较,后者则以辛勤忙碌中不断取得的成果为乐,是组织中最最需要的人才。

9.奉献力。奉献是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奉献力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是不是有着“主人翁”的意识,遇事是把它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分内事,还是当做与己无关的分外事。

10.跨界力。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力则是跨界水平的衡量指标。我们的教育特别推崇培养“复合型”人才, 决定了现代化大生产的细化分工,要向着智能化个性定制发展转型,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宽基础的,其跨界力指标越高越好。[1]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