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作者;冯骥才

创作年代;1982年

作品出处;《上海文学》1982年第5期

文学体裁;短篇小说

字数;约6880字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第5期《上海文学》。小说讲述了一对夫妻由于身高差距违反世人的习惯而被误解、被嘲笑甚至被迫害,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人们才看出他们深切的、可贵的爱情[1]

目录

内容简介

一个身高超群的女人嫁给了矮她很多的男人,他们所住的“团结大楼”里的男男女女们看着很不习惯,连小孩子都唱儿歌嘲笑这对夫妇。高女人和矮丈夫对于这些嘲笑置之不理,过美满和谐的着日子,每到雨天出门时,就由高女人撑伞,而当有什么东西掉落时,矮丈夫去拾就最方便了。

虽然这对夫妇善良、不惹是非,但是邻居对他们的私生活的窥探和揣测从未停止过,其中以裁缝老婆最为积极。裁缝老婆猜测这对夫妇必定是有生理问题,否则不可能找身高跟自己差这么多的人结婚。但是,高女人怀孕生子,让这个流言不攻自破。生完孩子后,下雨天,高女人抱着孩子,矮丈夫踮着脚半举着伞跟在后面。

裁缝老婆仍不死心,在帮助民警查户口时,她了解到这对夫妻的地位、财富相差甚远。高女人是一个普通的化验员,而她的矮丈夫是一个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拿着不菲的工资。于是,裁缝老婆认为高女人嫁给一个身高不般配的丈夫是为了钱。她的见解得到了邻居们的赞同,在他们眼中高女人是一个见钱眼开、命里有福的穷女人,而矮丈夫则变成一个先天不足的富翁。当人们谈起“好命的”高女人时,心里就不免有了一股气。

1966年,矮丈夫受到冲击,不但挨了批斗、关进牛棚,还被污陷有通敌行为。为了逼他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工作单位的造反派把他们夫妇带到团结大楼的院子里批斗。在批斗时,升任街道治保主任的裁缝老婆上蹿下跳,就像办喜事一样。无论造反派如何威逼,高女人就是不肯“揭发”丈夫。就在批斗进行不下去时,裁缝老婆跳上台去质问高女人为什么嫁给矮子,一下子激起了人们的兴趣,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跟着质问这对夫妻的隐私。批斗结束后,矮丈夫被带走,据说是进了监狱。高女人被迫与裁缝家对调住房,从宽阔的房间搬到了离大楼有十几米的门房。裁缝女人断言高女人很快会与矮丈夫离婚,因为矮丈夫没钱没地位了。但是,过去了一年,高女人依然住在门房,独自默默地过着寂寞又沉重日子。突然有一天,矮丈夫被放回来了。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回家。好景不长,高女人得了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左半身瘫痪,迈步困难。矮丈夫每天扶着妻子在院子里遛圈。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妻子左脚,自己拿着绳子的一头。高女人每要抬左脚,他就使劲向上提绳子。这情景,让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也不由得受到感动。

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她去世后,矮丈夫被落实政策,抄走的东西发还回来了,扣掉的工资也补发了。很多人想帮他续弦,都被他谢绝了。裁缝老婆自以为了解矮丈夫的心思,拿着自己年轻漂亮的侄女的照片上门提亲。而不管她说什么,矮丈夫都一声不吭,面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只好识趣地离开。

几年过去了,矮男人还是单身一人,只在周日把托养在别处的孩子接来团聚。每逢雨天打伞上班时,他仍旧半举着伞。人们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的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创作背景

在创作了《铺花的歧路》《啊!》等反映现实题材的小说后,冯骥才给刘心武写了一封公开信《下一步踏向何处》,讨论文艺创作的方向问题,也是作为作家个人向新的境界挺进的宣言,此后,他的创作便以“写人生”为主攻目标。《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就是他在思考了走向何处后创作的小说。

冯写这篇小说的的最初起因,是有一次他在北京的车上看到一男一女,女的比男的高出许多,于是就引来了周围人惊奇的目光。冯凭直觉发现了这个素材的价值,但他没有动笔去写。过了些日子,他听到一位老画家谈起一对老夫妻如何相亲相爱,妻子有病行动困难,丈夫用一根绳子套在她脚上帮助她行走。这个动人的故事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但是由于没有找到能串连起小说情节的结点,所以他仍没有动笔。直到有一次雨天和妻子一起出门,他撑着伞,妻子在伞下随着他走。这时,他想,假如那高女人和矮男人是夫妻,要是生了孩子,下雨天出门一定是高女人抱孩子,矮丈夫打伞,假如高女人得病死了,矮丈夫雨天出门,仍然高高举着伞,那伞下就会留下一个空白。想到这些画面,创作灵感一下子就被触发出来,于是,冯一口气写完了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人物介绍

高女人

化学工业研究所的化验员,出身于邮递员家庭。身高一米七五,相貌平平,身材活像一块硬挺挺的搓板。文革中陪着当总工程师的丈夫一起挨批斗,虽饱受威逼打骂却坚决不出卖丈夫。面对邻居对其婚姻内幕的无端猜测指责,表现得自尊而倔犟。丈夫入狱后,坚持等他回来。而夫妻团圆后不久她就因积劳成疾,脑血栓发作,不久后离世。

矮丈夫

化学工业研究所的总工程师,身高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发亮。文革中家被抄,家具被搬得一空,人挨过批斗,被关进牛棚。而周围人还怀疑他是通敌的特务死死缠住他不放,吓他、揍他、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他关进了监狱。出狱后,悉心照顾生病的妻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在妻子去世后,谢绝了所想帮他续弦的人。

裁缝老婆

高女人的邻居,团结大院的街道居民代表。是个精力充裕、走家串户、爱好说长道短的女人,最喜欢刺探别人家里的私事和隐私,凡她没弄清楚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一开始怀疑“高女人”和“矮丈夫”之所以组成“般配”的夫妻,是因为有生理缺陷,后来又认为“高女人”图的是“矮丈夫”的金钱地位。文革中高女人夫妻俩被批斗时,她不但积极参与,还上台当众质问“高女人”为什么嫁给一个矮子。矮丈夫入狱后,强迫高女人和她家调换住房。女人去世后,文革结束了,的“矮丈夫”平反落实政策,她又跑上门想把自己年轻漂亮的侄女介绍给他当续弦。

小说通过一对夫妇因身高悬殊而引起人们非议、猜忌以至文革中遭批斗而造成悲剧结局的故事,揭示了畸形的文化俗性与极“左”政治对忠贞爱情、正常人性的曲解、排拒与摧残,既歌颂了真挚忠贞的爱情,也反思了我国深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的民俗文化。

作者选取了两个带有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为聚焦点,一个“鹤立鸡群”的高女人与一个有“武大郎”之称的矮个子男人结婚了,结果马上引起了周围群众的关注和议论。他们反感的并不是这对夫妻在人品行为上有何不当,而只不过是高女人嫁了个矮丈夫让他们觉得别扭,因为有悖于生活中的“习惯法规”。作者在这里触及的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矛盾纠葛,而是挖掘出了中国婚姻的民俗心态。男高女低(包括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身高等)的择偶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已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并产生了较为稳固的心理定势。强调男人高大强悍,女人依附从属,其本质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千百年来这种习俗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中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言行。

团结大楼里保守的人们无法接受一对善良的夫妻,宁愿相信裁缝老婆的无稽之谈,认定高女人是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女人。从表面上看,这种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然而深层的却是人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对抗与较量。

在封建习俗的浓重雾色笼罩之下,高女人和矮丈夫没有退缩、畏惧,而是勇敢地走在一起。面对陈腐顽固的习俗,他们泰然自若,始终保持内心的平衡,以真诚相爱证明了世俗观念的荒唐。

艺术特点

叙事风格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借用了散文的笔调,幽默中寄寓深意,平淡中含蕴着哲理,以极其疏淡、平缓的语式,抑扬相照的手法叙述了凝重的人性悲剧,形成了独特的相反相成的艺术张力。全篇叙事语言平淡冲和,漫不经心如叙家常的叙述匠心独运,朴素中潜藏着深意。

小说开头以令人深省富有哲理意蕴的话起笔:“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的,早瞧习惯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看愈别扭。但日子一长,你就看顺眼了,仿佛它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如果有一天它忽然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它单调、乏味、简易,像根棍子!其实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这是习惯吗?”在介绍一种生活现象后归结出一个概括性语句结束开篇,起到感人的警醒作用,让人们思考“习惯”的哲理,认识把握“习惯”的真谛,习惯不应成为偏见。而结尾“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有力地传递出矮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与爱意有多么的深沉。

作者还用小物件“伞”作为串连故事情节的结点,从一开始夫妇俩出门总是高女人打伞,到孩子出生后高女人抱孩子矮丈夫半举着伞在后面紧紧相随,及至高女人去世后,矮丈夫打伞去上班时仍旧半举着伞。“伞”贯穿全篇,成为这对夫妻真挚不渝的爱情的见证。

人物塑造

作家采用了对比手法,将人物的高与矮、外观的平常与性情的美好、高女人与矮丈夫的忠贞挚爱与文化惯性,极左政治的冷漠、畸变形成了或鲜明或潜在的对照,从而愈益显示了文化批判的鞭挞力。

小说没有从正面展示两个主人公“高女人”和“矮丈夫”的内心活动,而是运用白描手法侧面描写,间以客观性的议论。在小说中,那对夫妇始终没有话语,没有心理活动,只有几个动作,而且是人们从外表看到的有限的几个动作和表情。如写到矮丈夫出狱回家时,夫妻没有言语,只是互相看了一会儿,妻子跑回屋去,而丈夫则拿起妻子丢下的斧头,继续劈柴,直到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白描手法与怨怼、悲慨的叙述语调和谐,形成了邃远的意境美。

作品影响

该小说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1984年俄译文本刊载在莫斯科消息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王蒙、谌容、冯骥才》上,是冯最早翻译成俄文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啊!》)。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小说改编为动画片《高女人和矮丈夫》,由胡依红执导,该片曾于1990年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2006年冯骥才发表的《抬头老婆低头汉》,被认为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姐妹篇。

作品评价

作家王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特别哏儿,哏儿完了又挺伤感,特别是描写高女人死后,他的矮丈夫遇到雨天仍然高高举着一把伞,令人感到那伞下有一个空白一节,读之难忘,读之唏嘘不已。

作家段崇轩:(《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它炽热的感情、深沉的思想和新颖的意境,显示了一种艺术的大境界。

作者简介

冯骥才

浙江宁波人。1960年毕业于天津塘沽中学。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中篇小说《感谢生活》、《三寸金莲》等各种作品集38部,另有大型画集六部。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短篇小说《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及《神鞭》分获全国第一、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青年读物奖、瑞士蓝眼镜蛇奖等。

参考来源

高个媳妇和矮个丈夫遭到流言蜚语,丈夫自卑上街不敢牵她的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