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鞭笞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鞭笞堂
圖片來自tripadvisor

鞭笞堂,亦譯鞭刑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耶路撒冷舊城東部,獅子門內,屬於穆斯林區。鞭笞堂和毗鄰的定罪堂荊冕堂 都屬於方濟各會的鞭笞修道院建築群。

傳統

傳說此處是耶穌在走上前往各各他苦路之前,被羅馬兵鞭打之處。不過,這個傳說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認為在毗鄰的定罪堂和錫安修女院下面發現的羅馬石板區域,就是聖經中記載彼拉多審判耶穌的鋪華石處(希臘語:lithostratos),現在的考古調查表明,這些石板是屬於公元2世紀哈德良興建的羅馬廣場,廣場所在的地點原是一個大型露天池塘,毗鄰第一世紀的堡壘,並且仍在哈德良石板的下面。

約瑟夫證明,羅馬總督在耶路撒冷時,住在希律王的宮殿[1],在外面的鋪華石處進行審判和鞭笞[2]。希律王的宮殿在西部小山[3], 2001年,在大衛塔下面發現希律王的宮殿。現在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一世紀,羅馬總督是在城市西部,而不是在城市另一側的鞭笞堂一帶審判耶穌[4].

歷史

1839年,最初的教堂興建於中世紀十字軍神龕的遺址上。奧斯曼帝國時期神龕用作馬廄,後來是私人住宅。19世紀,整個建築群為方濟各會獲得。

設計與施工

目前的教堂建於1927年至1929年,完全是按照原樣重建。教堂的內部只有一個走廊。教堂的三塊花窗玻璃分別描繪彼拉多洗手、鞭打巴拉巴獲釋。教堂的馬賽克金色圓頂設計得如同一頂王冠。建築師安東尼·巴盧奇還設計了耶路撒冷的其他一些教堂,例如橄欖山主哭耶京堂客西馬尼園萬國教堂,和隱凱林(Ein Karem)的聖母往見堂,位於伯大尼拉撒路教堂也是他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Pierre Benoit, The Archa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onia Fortress, page 87, in Jerusalem Revealed (edited by Yigael Yadin), (1976)
  2. Josephus, Jewish Wars, 2:14:8
  3. Josephus, Jewish Wars, 5:2
  4. Pierre Benoit, The Archa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onia Fortress, in Jerusalem Revealed (edited by Yigael Yadin),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