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螺旋霉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螺旋霉素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药品名称;螺旋霉素

别名;乙酰基乙酰螺旋霉素;醋酸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是否处方药;非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主要用药禁忌;对螺旋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

剂型;片剂、胶囊剂、肠溶片

药品类型;化学药品

分子式;C43H74N2O14

分子量;843.0527

螺旋霉素,英文名Spiramycin。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微有味;微吸湿;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是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为乙酰螺旋霉素的醋酸酯,口服后去乙酰基而显示较强抗菌作用。螺旋霉素是一种很强的抑菌剂,仅在很高的浓度时才呈杀菌作用。本品具有强大的体内抗菌作用和抗菌后效应(PAE),能够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广泛分布于体内。本品在组织细胞内浓度较红霉素高,而副作用小于红霉素。本品可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耳、鼻、喉和呼吸道感染,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牙周炎、急性鼻窦炎等口腔及耳鼻咽喉科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1]

化学式:C43H74N2O14

分子量:843.053

CAS号:8025-81-8

EINECS号:232-429-6

理化性质

熔点:126-128℃

沸点:913.7℃

闪点:606.4℃

密度:1.21g/cm3

logP;3.06

折射率:1.560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螺旋霉素国外称为欧典螺旋霉素,国内称为螺旋霉素碱。螺旋霉素有三种有效组分,它是根据16环第三位碳原子的酰化程度来区分的,螺旋霉素Ⅰ(SPMⅠ)未被酰化,螺旋霉素Ⅱ(SPMⅡ)被乙酰化,螺旋霉素Ⅲ(SPMⅢ)被丙酰化。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味苦。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

鉴别

(1)取本品和螺旋霉素标准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取硅胶G 0.6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5mL,研磨成糊状,搅匀后,涂布在20cm×5cm玻璃板上,晾干后,置105℃活化30分钟),以甲苯-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碘蒸气中显色。供试品溶液所显的四个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标准品溶液的四个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2)在螺旋霉素组分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四个主组分峰的保留时间应与螺旋霉素标准品溶液的四个主组分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检查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螺旋霉素组分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mol/L醋酸铵溶液(60:40)(用醋酸调节pH值至7.2±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nm。取标准品溶液10m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螺旋霉素各组分的出峰顺序依次为:单螺旋霉素Ⅱ、单螺旋霉素Ⅲ、双螺旋霉素Ⅱ和双螺旋霉素Ⅲ。量取峰面积,按下式计算,含单、双螺旋霉素(Ⅱ+Ⅲ)均应不得少于35%。

另取螺旋霉素标准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螺旋霉素四个组分的总含量,应不得少于75%。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乙醇使溶解(每5mg加乙醇2mL),用灭菌水定量制成每1mL中约含1000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A管碟法或浊度法)测定。

类别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贮藏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制剂

(1)螺旋霉素片 (2)螺旋霉素胶囊

药理作用

螺旋霉乙酰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为乙酰螺旋霉素的醋酸酯,口服后去乙酰基而显示较强抗菌作用。螺旋霉素是一种很强的抑菌剂,仅在很高的浓度时才呈杀菌作用。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通过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结合,阻碍肽链的延长,影响细菌蛋白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螺旋霉素抗菌活性与乙酰螺旋霉素相似,但体外活性比乙酰螺旋霉素弱。螺旋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近似,抗菌作用强度不及红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也比红霉素低,但很多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螺旋霉素敏感。此外,螺旋霉素比红霉素有更好的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对螺旋霉素和红霉素呈部分交叉耐药。螺旋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和梭菌属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此外,螺旋霉素对李斯特菌属、卡他布兰汉菌、淋球菌、胎儿弯曲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也有较强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乙酰螺旋霉螺旋霉素口服受胃酸影响较轻,约40%被吸收。口服螺旋霉素100mg、200mg,于2h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0.8mg/L、1mg/L。药物吸收后分布广泛。在尿液、脓液、支气管分泌物及肺组织中的浓度比血药浓度高,并且,当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时,组织中仍有较高药物浓度。药物在体内以肺、肝、胆汁中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可达血清浓度的7~10倍)。螺旋霉素可渗透到巨噬细胞内,也可透过胎盘屏障及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65%。药物吸收后首先在肝脏代谢成为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半衰期较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长,多次用药后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脓皮病、丹毒和猩红热等。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牙周炎、急性鼻窦炎等口腔及耳鼻咽喉科感染。

3.也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

用法用量

1.成人:每天0.8~1.2g,分3~4次服;重症每天可用至1.6~2g。

2.儿童:每天量为20~30mg/kg,分2~4次给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较红霉素轻,主要有恶心、呕吐、口干和食欲减退等。常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停药后症状消失。

2.偶有皮疹、药疹等过敏反应。

3.偶有头晕、头痛、嗜睡、乏力症状。

药物禁忌

对该品、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禁用。该品可透入胎盘,故在孕妇中应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尚无资料显示螺旋霉素是否经乳汁排泄,但由于许多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妇女宜慎用该品,如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并对6个月以内小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相互作用

1.与甲硝唑同用,在体外试验中对脆弱拟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2.与甲氧苄苄啶同用对嗜血性流感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3.与细胞色素P450系代谢药合用可升高血清中卡马西平、特非那定、环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的浓度

4.与左旋多巴/卡比多/卡比多巴联合给药时,可使左旋多巴药物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减低。

专家点评

螺旋霉素口服后,在体内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很快分布到组织和体液中,胆汁中浓度最高,为血中浓度的7~10倍,且有一定量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尤其是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更高。据报道治疗孕期与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及对宫内传播的影响,结果显示,孕妇与育龄妇女弓形虫近期感染率为11.61%和7.81%,治疗组孕妇和育龄妇女IgM转阴率分别为67.16%和70.49%,而非治疗组的自然转阴率分别为14.29%和13.64%;治疗组宫内传播率为7.46%,非治疗组为21.05%,差异非常显著。螺旋霉素是治疗弓形虫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明显降低宫内传播率。

螺旋霉素中毒

螺旋霉素是由乙酰螺旋霉素乙酰化而制得,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在体内转化为乙酰螺旋霉素而发挥抗菌效应。口服吸收有改善,性质稳定。可饭后服用,消化道不良反应低。成人常用量0.2g,4/d。出现不良反应,可对症治疗。

参考来源

螺旋霉素用法

参考资料

  1. 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功能,360问答 , 2013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