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注 1]学名Brasenia schreberi)又名莼菜水葵,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为浮叶性水生植物。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

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主产于中国重庆石柱及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4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梢。

形态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长约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作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细长,多半埋在泥沼里,为浮叶性水生植物。春季由节上长出细长的茎来。水深的地方,茎较粗,但叶子较少;水浅处,则茎较细,叶片多。其叶片多呈现卵形或椭圆形,由长长的叶柄托著,叶背通常带点紫色,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为其开花的季节,花梗从叶腋下方抽生出来。莼的花非常小直径才一至两公分左右,花瓣三片红紫色的。花萼同样也是瓣状,并长有细毛。[1]

分布范围

原产于北美洲东部、亚洲澳洲东部、台湾

经常分布于河流池塘中,如宜兰双连埤一带水池中。

用途

诗经·鲁颂》提到:“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2]世说新语》也记载有“千里莼羹”的名言[3]。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4]自古吴人好莼菜,宋朝陈普《秋日即事诗》中提到“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中国的江苏太湖、浙江萧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长。莼菜在台湾几已绝迹,过去多产于日月潭[5],后来发现密生仑埤池亦有莼菜。莼菜本身含有丰富的透明胶质,《本草纲目》记载莼菜具有肠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云:生南方湖泽中,为吴越人善食之。春夏嫩茎末叶者名稚莼;叶稍舒长者名丝莼;至秋老则名葵莼。花嫩叶旋卷未展开时,外被以透明黏液,为洋菜冻,可采作羹汤,味极鲜美,为菜肴中之珍品。其嫩叶可供食用;采鲜叶捣烂,敷治疔疮有奇效。

注释

  1. 莼(Template:标音)。

参考文献

  1. 台湾野生植物资料库-莼的简介
  2. 三国东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茆与荇菜相似,江南人称莼菜或水葵。”
  3. 《世说新语·言语篇》: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末下盐豉耳!”
  4. 《晋书·张翰传》
  5. 《云林县采访册》记载:“朝经水沙连,暮宿大坪顶。……其上多白云,其下产莼莛。”

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