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草庵 |
---|
|
草庵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苏内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庵为草构,故名“草庵”,元朝才修建石构建筑。
草庵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摩尼教又名“明教”, 草庵内摩尼光佛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可见它在世界历史上珍稀价值。
中国唯一摩尼教遗址
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靠花岗岩巨石壁上。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西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著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2]
上世纪20, 30年代修建
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广空法师筹资修复草庵摩尼光佛殿堂。1932年,在殿堂东建成“意空楼”。按照《摩尼光佛法仪略》中《寺宇仪》规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经图堂一,斋讲堂一,礼忏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这五堂为法众共居,精修善业。
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这五堂的用途是:经图堂用于储藏经典和图像,斋讲堂用于吃斋讲道,礼忏堂用于礼拜忏悔,教授堂用于教授宗教,病僧堂用于居住病僧。
1938年,在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题刻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创建年代,弘一法师撰书《重兴草庵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弘一法师认为草庵肇兴于宋代,当有所本。
在草庵遗址前方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内阴刻有“明教会”三字, 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 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摩尼教传入中国
摩尼教于西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 约西元6—7世纪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疆,后由新疆传入唐朝长安。西元9世纪,唐武宗废佛运动,摩尼教也受严禁和打击,法师逃避民间秘密传教,其教义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改称明教。
摩尼教徒认为要改变现状必须通过斗争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者的压制和打击,他们以秘密的方式进行传播。西元9世纪,随著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摩尼教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泉州,摩尼教徒选择罗山华表山麓建立寺庙,因寺庙最先为草构,得名草庵,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339年,泉州明教徒在华表山改草庵为石室、雕刻摩尼光佛,与泉州佛教、道教、民间信仰进一步融合,开始有偶像崇拜。
14世纪,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定天下,以三教范民”。以明教上逼国号,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再次转入秘密活动,从此走向衰亡。15世纪,草庵住山还在庵前的崖壁上,刻摩尼教“四位一体”的“劝念”石刻,说明草庵仍有明教活动。16世纪,明教与民间信仰结合成为村落埔境神,继续在草庵周边传播。
草庵再度受世界注目
1933年、1935年、1937年,近代高僧弘一法师3次住锡草庵,其间,为重兴的草庵石室大门、金柱等撰书4副对联,并留下了一方《重兴草庵记》。
1987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摩尼教国际研究大会”上,这一尊塑像更是被确定为大会会徽。[3]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沿途考察了15个国家和地区,在1992年的二月份来到了泉州草庵,他们认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发现,是这次考察最重大的发现,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4]
1998年日本“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也来到草庵考察,专家学者认为,摩尼光佛是世界上惟一的保存最好的摩尼教遗迹。[5]
著名作家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著有明教传奇故事,2004年11月第一次来到草庵,金庸先生说:《倚天屠龙记》中多次提到明教,许多读者还不相信有明教呢! 草庵的存在正好说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 金庸还在纪念册题下了“熊熊尊火,光明之神”八个字。
视频
参考来源
- ↑ 草庵摩尼教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 新华网. 2015-11-13 [2022-05-29].
- ↑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博雅旅游网. [2022-05-27].
-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世界仅此一尊. 泉州网. 2021-05-20 [2022-05-29].
- ↑ 草庵:见证一座城的开放与包容. 晋江市人民政府. 2021-08-02 [2022-05-29].
- ↑ 日行记丨泉州草庵寺·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 每日头条. 2018-08-10 [202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