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小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小青
出生 1955年
上海松江
國籍 中國
教育程度  蘇州大學中文系  
知名於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
全國政協委員
知名作品 褲襠巷風流記》
《老岸》
《百日陽光》
《赤腳醫生萬泉河》等

范小青,女,江蘇蘇州市人。1978年初考入蘇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後留校擔任文藝理論教學工作。1985年初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社會兼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省政協九屆常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省第十屆黨代會代表。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

個人簡介

范小青,女,1955年出生於上海松江。漢族,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文學創作一級。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

社會兼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省政協九屆常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省第十屆黨代會代表。[2]

個人經歷

  • 1969年底隨父母下放到蘇州吳江縣農村,1974年高中畢業插隊務農; 歷任大隊團支書、公社團委委員;
  • 1978年初考入蘇州大學中文系學習,擔任班團支書、校團委委員;
  • 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 1982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校(現蘇州大學)中文系,留校,擔任文藝理論教學工作。
  • 1985年初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
  • 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 1997年12月起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 2010年2月3日當選江蘇省作協主席。 江蘇省第七、八屆政協委員,江蘇省青聯第七屆副主席。
  • 2013年2月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吳中名賢譜》 蘇 文 編繪

范小青的文字中,能夠讀出她對其筆下那些農民的偏愛,她是帶着濃厚感情寫出這些人物的

善良質樸與小聰明。她承認自己很喜歡《赤腳醫生萬泉和》中的農民角色:"故事的大背景和人物生活的大環境是有參照的,但人物本身大多沒有什麼生活原型,是虛構的。每個人物身上都凝聚着我的農村生活經歷,也包含我現在與農村的很多聯繫。唯一例外是書中的馬莉,這個人物有些像我自己,她是下放幹部的女兒,我也是,她後來回城,又創業,我也回到蘇州。她的年齡和我也差不多,不過她和我回城後的經歷並不相同。"范小青用細膩又平和的筆觸娓娓訴說着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即使書中隱含着不短的時間跨度,人物歷經幾個時代,卻依舊不見所謂宏大敘事與表象上的深邃主題,其實這也是她一貫的寫作風格,"我從來不會寫也不習慣寫驚天動地的人物和事件,更願意在平淡的敘述中帶給讀者閱讀的韻味,這也是我的文學追求"。 [3] 置身如今這個文學日益邊緣化的時代,范小青更加強調作家內心的平和與安寧,"時代已經很浮躁,人心也顯得煩亂,作家更需要保持冷靜,這樣才能清醒地看待這個社會,清醒地創作。生活中哪怕有些身不由己的情形,但寫作的心態始終都要堅持平和。"她擔任編劇的電視連續劇《費家有女》曾獲得不俗反響,目《赤腳醫生萬泉和》的電視改編權已被某公司買下,她也將是編劇之一(負責最後一稿),記者問及她如何看待自己一手寫小說一手寫電視劇,她坦率做答:"我不算是影視圈子的人,雖然我寫過電視劇。寫電視劇終歸和寫小說不一樣,寫小說的時候我的內心可以很自由,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而寫電視劇要聽老闆的(笑),投資人的很多意見同文學不相干,甚至相反。這就是作家寫電視劇的痛苦。我對此很警惕,儘量少寫,畢竟我的主業是寫小說。"

作為江蘇文學界的領軍人物,於文於事於人,范小青都已經進入了圓熟而巔峰的境界。然而因為坦蕩,范小青的圓熟里又有着某種天真的意味。她在冷靜剖析事物人情肌理的同時,又得心應手地使用着天性里的鬆弛與漫漶。這使得她的天真顯得很大,並且有力量。這也顯得范小青其人在一如既往的親切細膩以外,又產生了一種煥然一新的質感。寫作其實真是需要天真的。沒有對人性的信念,沒有對存在之秘密的好奇之心,漫長而持續的寫作是難以想象的。需要很大的天真,大到把自己都騙過去、把絲緞上的虱子都騙過去的天真。憑藉天性,依靠悟性,范小青成功地處理了一個作家身上簡單與複雜的關係,一個作家與世界的關係,與苦難的關係,與關係的關係……於此同時,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貫穿始終的飽滿情緒---因為說到底,寫作的秘密正來自於此。正是這種海底波紋般持續不斷的感動與激情,讓她克服成長與歲月里不可能不存在的磕磕絆絆,帶着一種夏花般的美麗與天真,一路披荊斬棘走到今天。 [4]

個人思想

尋求文學的真諦

在談及當下社會中紛繁複雜的文學和文化現象時,范小青認為無論現象多麼的變幻萬千,都有其產生的特定背景。范小青舉了"國學熱"的例子,她認為中華民族歷來就有着豐富的精神財富,新中國建立後在短時間內曾試圖建立起"精神家園",如"雷鋒"就是那個時代的道德標誌。可後來歷次錯誤的政治運動將這個初建的"精神家園"破壞殆盡,改革開放的二十年來,財富是增多了,可我們的精神世界還是很迷茫,中國傳統的道德底線一次次被衝破,國人忍不住要問我們到底是怎麼了?我們的優良傳統到底在哪?"國學熱"的興盛正是迎合了這一廣泛的社會心理。范小青說:"于丹講述的正誤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尋求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尋求精神和心靈上的幫助。即使你在短暫的一霎那間被感動,那也是很有意義的。" [5]

堅持純文學的品格

范小青在談及純文學在商品經濟中所處的尷尬地位時,不無感慨地說如今連中文系的學生都不讀當代的長篇小說了,相對於網絡文學、青春文,純文學已無可爭議地被邊緣化了。但同時她也強調純文學是精神產品,不是簡單的商品,所以純文學要堅持自己的品格。快節奏的網絡文學對語言文字的打磨和對文學品質的堅持有所鬆懈。網絡文學的發展向傳統的作家提出了新命題:純文學如何應對講究包裝、速度和經濟效益的潮流?堅持品格和贏得市場是否背道而馳?在哪裡可以尋找平衡點?范小青堅持純文學的閱讀意義非凡。她和讀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驗,即使最小的感動長期聚集也能產生強大的氣場,這種雋永的閱讀經驗能長久地存於記憶中。即使是睡前的短暫閱讀,也能成為枕邊的瑰寶,溫暖人心。 [6]

政協委員

保障教育公平

需要在政策上對農民工子女有所傾斜范小青雖是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卻早已把提案準備充分。這位擅長寫蘇州情緒的

女作家心懷民生,親自去蘇州周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深入調查,將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寫入提案。范小青委員觀察到,如今,教育的兩級分化問題比較突出。大家一般都關注重點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行各種評估,往往忽視了農民工子弟學校。她認為"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更重要。"她說,自己很早就關注到了城市裡的農民工這一"邊緣群體",他們人在城裡,但是由於生活的現實壓力,子女很難與城裡的孩子一樣受到平等的教育。農民工是城市裡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子女,離開家鄉農村,來到新奇的大城市,往往與他們的同齡人顯得格格不入。而當下遍布蘇州市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大都由農民工自己開辦。有的學校即使取得了合法的辦學資質,但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這些孩子的升學率也不列入當地教育部門的考核範圍,令范小青對這些孩子們的未來頗為擔憂。

范小青希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可以引起社會的重視,相關部門應出台適用政策,將這一問題納入規範。她呼籲,可以從家鄉蘇州這樣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做起,不僅要保障教育公平,還要在政策上對農民工子弟有所傾斜,使他們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在調查中,范小青發現在一些條件較好的鄉鎮企業,已經開始聘請一些離退休知識分子給孩子們去講課,這至少比農民工自己"趕鴨子上架"要好的多。

作家給窮孩子上課

范小青兩個月前剛出任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她經常和作家們聊天,鼓勵大家深入到農民工群體中體驗生活。她表示,應當組織專業作家去給孩子們上一堂語文課。范小青認為,這對作家和農民工子弟雙方都有好處。因為作家講授的語文課,肯定和一般的老師有所不同,或許孩子們的心靈就此產生變化。尤其對於農民工的子女來說,身處相對弱勢的群體環境中,更需要文學的甘露來澆灌他們,開啟心窗。"至少,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是在關注、關心、關懷他們。"與此同時,專業作家也可以因此體驗到做一名農民工子弟老師的甘苦。"只有讓更多的作家深入下去,貼近生活,感受民生,才能寫出活生生的,符合大時代需要的作品。"

提高純文學類刊物的稿酬

這樣可以鼓勵青年作者投身創作

范小青描寫農民工題材的短篇小說《城鄉簡史》,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作為當代著名女作家,范小青委員不忘為作家們納言獻策。同年3月4日,她剛聽了山西省副省長、著名作家張平的發言,講"當代商品經濟社會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范小青覺得能有機會在會上向同行學習、交流,機會很難得,她將把會上的收穫帶回江蘇,進一步推動江蘇作家的純文學創作。她說,現"純文學熱"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家情願去看粗製濫造的電視劇,也不願意靜下心來讀個短篇小說。其實,純文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得有一撥小眾人群去閱讀純文學類刊物。我們作協是在扶持,但是文學產業化的衝擊力不可小視,作者們已經很少能靜下心來細讀作品了。中文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幾乎找不到專業寫作的。'沒時間'、'稿費實在太低'、'開始想寫,慢慢的也為生活所制約'已成為青年作者的普遍煩惱。"

針對這一現象,范小青建議,應當出台適應時代發展的稿酬標準,並出台相應政策,保證純文學類刊物編輯的收入。純文學類刊物也應自找門路,巧妙與市場融合。比如,她擔任主編的《蘇州雜誌》,將一些古鎮風景做上封二封三,既不破壞老牌雜誌的閱讀品味,又多了廣告收入。"為了雜誌的的生存,還是該有放下作家架子,厚着臉皮的時候。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純文學類刊物的生存發展,有更多的青年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純文學創作中。"

人物評價

范小青看上去絕對不像一個閱世頗深的人。她從不凌駕於這個世界之上。因此,她對生活從來沒有那種洞徹秘密後的藐視和不敬。她只是走近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靜的目光打量現實中的一切,然後將一個物語的世界說給我們聽,讓我們從中體會世界的真相。范小青確實是個洞悉人生秘密的作家。這話看似平易,其實是個相當高的標準。人們衡量一個優秀的作家,標準之一,就是他(她)是否能夠提供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理解和解釋。范小青寫過很多關於江南、小巷、古城、日常生活的小說,寫得淡,並不曲折,沒有現在流行的那種急吼吼的感覺。或許有人會覺得不太過癮。但是,這也許就是范小青所要表達的獨特。 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兩類作家,在生存的精彩、複雜、持續而又殘酷的糾葛中,一類是解決了的,一類是未曾解決的。范小青則憑藉她最根本的善意與信念,憑藉來自天然、真實的力量,穿越蛛網密布、縱橫錯雜的"關係萬千",而成為了前一種。

視頻

[7]

本段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 天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 老岸》北京十月出版社1992年版
  • 費家有女》(與人合作)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 女同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文集

  • 看客》群眾出版社1994年版
  • 還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散文隨筆

長篇報告文學

虎丘山下一漁村》(與人合作)農村讀物出版社1987年版

獲獎記錄

  • 2018年3月,憑藉作品《碎片》獲得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8]

文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