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由之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由之心
圖片來自medium

自由之心是一部2013年英國導演史蒂夫·麥奎因執導的歷史劇情片[1],改編自所羅門·諾薩普於1853年所著的自傳小說《為奴十二年》。

講述在美國內戰前的1841年,一名原屬自由人的黑人,在華盛頓特區綁架並被賣往路易斯安那州奴隸,從此開始12年的奴隸生涯並最終獲得自由的故事。本片由約翰·瑞雷擔任編劇,布拉德·皮特的Plan B公司製作,皮特亦擔任製片人及參與演出,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美國由福斯探照燈影業發行於2013年10月18日上映,台灣於2014年3月14日上映。

本片收穫了高口碑和許多獎項,包括第38屆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獎」[2]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美國製片人公會獎最佳影片[3]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4],以及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三個獎,史蒂夫·麥奎因也因此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裔電影導演[5]

劇情

1841年的紐約州薩拉托加,生活富裕、原屬自由人的黑人所羅門·諾薩普是一名小提琴演奏者,他有一個妻子安妮和一對子女。一天,布朗、漢密爾頓兩位白人對諾薩普聲稱他們是華盛頓特區一家馬戲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尋找一名伴奏師,不料諾薩普跟隨兩人來到華盛頓特區後,在被灌醉後醒來他才發現自己已被賣做一名黑奴。儘管起初他對奴隸販子聲稱自己是名自由人,卻遭到對方的肆意毆打,認為諾薩普是一名從喬治亞州逃出來的黑奴,因為當時美國南部存在相當嚴重的奴隸制度

經過水路,諾薩普與另外幾名黑奴一起被運至路易斯安那州,他被當作奴隸被賣給了一位名叫福特的年輕男子,在其莊園裡做伐木工作。儘管諾薩普工作認真負責,卻引起年輕的木工工頭約翰·提畢茨的不滿。隨着兩人的關係愈發緊張,諾薩普在一次自衛行動中打了提畢茨一頓,因此諾薩普很快受到提畢茨帶人前來的報復,幸得監工的相助,諾薩普才活了下來。

後來福特為了讓諾薩普不再受提畢茨的傷害,將其賣給了綽號為「黑人殺手」的中年奴隸主埃德溫·埃普斯,在其莊園裡摘棉花。在此長期的勞作期間,由於埃普斯要求苛刻,許多黑奴因每天的棉花收摘量不合要求而遭到鞭打,他目睹了許多黑奴的悲劇,其中尤以一名年輕女黑奴帕西的命運最為深刻——帕西由於受到埃普斯的垂涎而遭到埃普斯之妻瑪麗的歧視和虐待,儘管她每天收穫着數量最多的棉花,卻一直過着痛苦的生活,帕西請求諾薩普結束她的生命以結束她的苦難生活,然而諾薩普面對對此請求卻無法答應。

有一天,一位加拿大的木工賽謬爾·巴斯前來為埃普斯造房屋,由於巴斯痛恨奴隸制所以同情黑奴,諾薩普秘密請他為幫自己寫一封信給北方的朋友們,讓他們拿自由證明來解救自己。終於有一天,正在田裡勞作的諾薩普被一位當地的警官叫來詢問,在回答了一系列問題並與同鄉之人帕克先生相認後,他的自由民身份得到確認,被送回了紐約州的家鄉。失去了諾薩普的埃普斯憤怒異常,聲稱要通過法律手段贏得諾薩普的歸屬權。

回到老家後,諾薩普同分開12年之久的妻子安妮、兒子阿朗佐、已婚並生子的女兒瑪格麗特、女兒的丈夫、自己的孫子所羅門重逢團聚。不過奴隸販子布朗、漢密爾頓等人在訴訟中並未敗訴。諾薩普根據個人經歷,寫了一本控訴黑奴制的自傳《為奴十二年》於1853年出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