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緬甸佛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缅甸佛教

圖片來自buddhistdoor

缅甸佛教歷史悠久,以上座部佛教为主流,歷史上也流行过密教阿利僧派;缅甸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的起源地,且是兩次近現代上座部佛教結集的舉辦地。

介紹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顯示,佛教信徒佔緬甸人口比例最高,約85%-90%,集中於緬族孟族若開族撣族克倫族華裔、佐族族群中[1]。緬甸還是僧侶在人口佔比極高和經濟在佛教領域開支佔比極高的國家,僧人在緬甸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上座部佛教文化早已成為緬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是其核心。同時,一些原始巫教的特征和印度教的內容也混入緬甸的佛教傳統,在偏遠地區流傳,如本土信仰的崇拜、印度教的那伽龍崇拜等。


宗教关系與政教關係

与周邊東南亞佛教國家關係

從古至今,東南亞、南亞佛教國家間的佛教交流頻繁,互有傳承,並且常以佛教為紐帶聯結外交和政治關係。作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個中心國度,緬甸、泰國和斯里蘭卡向來關係密切[2]。緬甸在歷史上經常从斯里蘭卡延僧求法,國內的重要派別和傳承都離不開斯里蘭卡的影響。斯里蘭卡也在佛教衰弱之時,向緬甸請法,紹續佛種。

11世紀以後,由於信奉印度教的注輦人的入侵,斯里蘭卡的佛教受到重大打擊。至维阇耶跋护一世Vijayabahu I of Polonnaruwa王(1055—1113年在位)擊敗注輦人後,向蒲甘王朝延請上座部長老到斯里蘭卡重建僧團。16世紀以來,西方殖民者入侵斯里蘭卡,破壞佛教,斯國维摩罗达磨苏里耶二世Vimaladharmasuriya II of Kandy王先後两次延请缅甸上座部长老前来传教護法。1799年,達摩覺提創建了斯里蘭卡的緬甸派;19世紀,斯里蘭卡僧人从下緬甸帶去羅曼那派。[3][2]兩國獨立後,佛教往來和外交關係更加密切。1950年前後,兩國互贈佛陀或佛世高僧的舍利子[2]

与「罗兴亚」穆斯林的衝突

在若開邦,佛教信仰佔絕對優勢,但同時擁有著豐富的穆斯林移民史。盡管如此,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兩敎關係相對融洽。然而,英國統治時期殖民者引入了大量孟加拉族穆斯林進行墾殖,後稱為羅興孟加拉族[4],導致若開地區千年來的人口結構發生改變,兩敎間衝突愈發明顯。二戰時期,僅在一個邊境小城貌奪,羅興亞人就殺死了三萬多名手無寸鐵的佛教徒[5],並且在緬甸獨立後拒不歸還土地,結怨之後,與佛教社區經常發生群體衝突,部分人甚至進行恐怖主義活動和分裂活動。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羅興亞穆斯林武裝經常屠殺佛教徒平民,搶佔土地。80年代年至今,忍無可忍的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開始態度強硬,當地佛教徒也以武力回擊,時有發生雙方死傷慘重之事件,例如2012年羅興亞人姦殺若開邦佛教社區年輕平民女人,引發了暴動事件。在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反感穆斯林的佛教徒甚至成立了民族主義組織,斯里蘭卡有「佛教力量Bodu Bala Sena」,泰國有“認識佛陀基金Knowing Buddha”,緬甸則有以強硬派僧侶阿欣威拉杜(Ashin Wirathu)爲領袖的“969運動”組織。西方媒體稱他們爲“迫害伊斯蘭教”的“佛教恐怖主義[6][7]

佛教藝術

佛教建築

緬甸的建築藝術從相當早以前就已經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具有印度教和佛教藝術特征。緬甸作為佛教古國,境內有非常多的佛教建築古跡,隨處可見佛寺佛塔,且通常規模宏大。光是蒲甘地區,因蒲甘王朝對佛教的推崇至極,建設的佛寺(塔寺与僧庠)、佛塔(Okell拼音:s̱eiṯi)數量極多,被譽為“萬塔之城”[8],當地有句俗話:“车轴吱吱叫不停,蒲甘佛塔多如林”。據1973年的考古統計,蒲甘的寺塔古建築,多達2217座。蒲甘古城也因此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亚洲三大佛教遗迹。

緬甸最出名的佛教建築有蒲甘王朝時期的他冰瑜塔寺、瑞喜宮塔寺(Hyweis̱ìh͟kouñ hpăyà)、阿难陀寺(塔寺),及勃固王朝時期的仰光大金塔。蒲甘王朝的佛塔基座多為方形,而勃固王朝則以八邊塔基爲常見,且塔身变小,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譬如通體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塔;其金傘(htì)結構有5448粒鑽石及2317粒紅寶石,在塔的尖端則有一顆被稱為“金剛芽”(စိန်ဖူး seiñh͟pù)、重76卡拉的巨鑽,在塔的周圍懸挂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9]

缅甸塔寺(Okell拼音:hpăyà)拥有各式豐富的形態,可以由一座塔或多座塔共同構成。其中păhtoù擁有方形的底座,如同金剛寶座式塔。

參考文獻

  1. Burma—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10-26 [{{subst:#time:c}}] (英语). Theravada Buddhism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among the majority Burman ethnic group and among the Shan, Arakanese, and Mon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east, west, and south. 
  2. 2.0 2.1 2.2 信仰外交: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三国间的佛教交往
  3. 《中國佛教史·〈斯里兰卡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4. “若開”、“羅興”、“阿拉干”分別爲漢語、孟加拉語、英語對若開語“ရခိုင် Răhkaiñ”一詞的音譯,“若開人”、“羅興亞”(一直稱為孟加拉非法移民)、“阿拉干尼斯”則相應指該地居民。由於“羅興亞”等同於羅興孟加拉移民的稱法否定了若開族的若開人(羅興亞)主體身份,緬甸拒絕使用“羅興亞”一稱特指這一族群。
  5. “罗兴亚人”为何在缅甸成为敏感词?. 美國之音. 2016-05-07. 
  6. 限制異教徒通婚,翁山蘇姬反對,中央社,2013年06月21日
  7. 東南亞現「佛教恐怖主義」少數宗教遭迫害,自由時報,2014-06-02
  8. 缅甸蒲甘佛塔勘查小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7-03-24 (中文(简体)‎) 
  9. 王介南, 缅甸的瑰宝仰光大金塔, 《东南亚》198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