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带袖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带袖蝶 (学名:Heliconius melpomene),[1]又名红色邮差蝴蝶,属于蛱蝶科的一个物种。世界著名”有毒“蝴蝶,主要分布在巴西一带,该物种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1999年巴西带邮差蝴蝶在中国昆明展出,获得中国观众认可、喜爱。由于其体表颜色很像当时葡萄牙国内邮差制服的颜色,故而得名邮差蝴蝶。
昆虫史学
红带袖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作为一个物种,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但作为一个“昆虫明星”,红带袖蝶被人们认知、喜爱的时间却只有200年。
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登陆巴西海岸,并逐渐向内陆挺进。在此过程中许多新奇的物种被他们发现,“红带袖蝶”就是其中之一。从外表上看,红带袖蝶的体色红、白、黑相间,很像当时葡萄牙国内邮差制服的颜色,于是得名。
公元1523年,一份来自葡萄牙巴西开拓团随团兽医的报告,差点给整个“红带袖蝶”种群招来灭顶之灾。在早期的开拓中,葡萄牙人大多以马为主要运力,当时,辗转运到巴西大陆的马匹,多数是从葡萄牙本土装船。由于长途海运,再加上水土不服、缺乏照料,马匹的死亡率非常高。随团兽医们为了逃避“疏于管理”的责任,心念一动,硬生生将马匹死亡的原因推到了红带袖蝶身上,兽医的报告中,红带袖蝶色彩绚丽,体内含有剧毒,喜欢追逐马群,马匹一旦被叮咬或者误食了它们停留过的草料,立刻会毒发身亡。这份报告极尽渲染之能事,以致于当时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专门致信开拓团司令,让他抽派专人,焚烧红带袖蝶聚居的森林,以“遏制蝶害”。红带袖蝶的悲惨命运由此开始,并一直持续了200多年。
公元1825年,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经济、科学、文化开始自主发展。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巴西博物学家开始对红带袖蝶进行研究,最终,他们用科学事实为红带袖蝶洗脱了“冤名”。根据研究结果,人们发现红带袖蝶实际上是一种无毒昆虫,身上绚丽的色彩也仅仅是一种警戒色,对天敌起警示作用,此前传说的红带袖蝶喜欢“追逐马群”更是无稽之谈――之所以能在马群附近看到红带袖蝶,是因为马群闯进了它们的家园。真相大白后,人们对红带袖蝶的扑杀逐渐停止。由于色彩艳丽独特,红带袖蝶还成了一种珍贵的观赏性昆虫。
红带袖蝶的卵曾经远渡重洋,在欧洲王室中孵出,化蛹成蝶。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昆明举办,参展国巴西带来了红带袖蝶,进行展出。
外形特征
红带袖蝶从外表上看,体色红、白、黑相间,色彩徇烂。翅膀上的亮红色是对潜在的敌人发出警告:“看,我有毒”。这个信号的传递称为警戒作用。
生活习性
当夜幕降临动物们都安顿下来准备过夜的时候,红色红带袖蝶(Heliconius erato)通常会四五只聚集在一起过夜。目的是为了降低遭袭击的可能性,这可能是跟其翅膀上鲜艳的颜色有关,这些颜色往往被认为是剧毒的标志,这种效果在它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更加明显。
《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的研究结果称,共同栖息的蝴蝶不仅仅是分担危险:共同栖息的五只蝴蝶中的每一只,在被看成一个整体的时候,遭遇袭击的可能性要比单独栖息的蝴蝶要低。
分布范围
红带袖蝶主要分布在中美洲至巴西南部地带。
繁殖
红带袖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一生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 卵
蝴蝶卵蝶卵是蝴蝶发育的第一阶段,亦称胚胎时期。
- 幼虫
蝴蝶幼虫幼虫期也称生长时期,是蝶类生活史中的第二发育阶段。
- 蛹
蝴蝶蛹蛹是蝶类生活史中第三个发育阶段,也称转变时期。
- 成虫
蝴蝶成虫成虫是蝶类发育的最后阶段,称有性时期,有雌雄两种形态。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即须脱离蛹壳外出,成虫脱去蛹壳的现象称为羽化。
物种天敌
蚂蚁、甲虫、鸟、蝇、蜥蜴、蛙、蟾蜍、螳螂、蜘蛛、黄蜂、寄生蜂。
保护级别
该蝶未被列入稀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