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精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精舍

图片来自证严法师法音集

简介

中文名  精舍

外文名  teaching room; study

拼 音  jīngshè

释 义  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

精舍,原义是学舍、书斋;后被用作梵语“vihāra”的汉译,指佛教僧团的房舍、寺院。

词义

精舍字面意思为“精美的房舍”,如:

也可指书斋、书房,引申为儒家讲学的学社

  • 宋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王观国《学林新编》曰:“《晋书》:‘孝武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沙门居之,因此世俗谓佛寺为精舍。’观国按,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谓之精舍。故《后汉·包咸传》曰:‘咸往东海,立精舍讲授。’又《刘淑传》曰:‘隐居立精舍讲授。’又《檀敷传》曰:‘立精舍教授。’又《姜肱传》曰:‘盗就精庐求见。’注曰:‘精庐,即精舍也。’以此观之,精舍本为儒士设。至晋孝武立精舍以居沙门,亦谓之精舍,非有儒释之别也。”以上皆王说。予按,《三国志·注》引《江表传》曰:“于吉来吴,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疗病。”然则晋武以前,道士亦立精舍矣。

有时也可理解为“精神之房舍”,在先秦文献中代指心地:

  • 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在寺内居住、讲经的情形,与儒家学社相似,故从晋代开始将“精舍”作为梵语vihāra的汉译。为寺院佛寺的别名,无论大小的佛寺都被称作精舍,如佛教历史上第一所寺院竹林精舍
    亦为道教所用,表示道士修炼居住之所。如佛教史上第一所寺院名叫竹林精舍,在香港粉岭有一所同名道观。
    在近现代,精舍常以人们修行、居住的场所为内涵,多指佛教、道教的寺院,一些民间商业屋舍有时也冠以精舍之名,教授瑜伽冥想等。

佛教精舍

精舍(梵语:vihāra),音译毗诃罗(毘诃罗)。一开始僧团居住在丛林山野的树下、山洞中,后来有了佛教史上第一所寺院竹林精舍、第二所寺院祇园精舍 ,它们安立于丛林僻静处,供佛陀、僧徒休息、学习。故最开始佛寺是以精舍(vihāra)的名称出现的,且强调位于广阔之处,或有较大的庭院。

现今佛教南传的地区,通常仍以vihāra作为寺院的代名,泰国叫วิหาร(Wihan)或วัด(wat)、高棉语叫Vihear、缅甸叫ဝိဟာရ(wihara)或奘(缅甸语:ကျောင်း,转写:kyuang)、旁遮普语里的“庭院”叫做vehra;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名字“比哈尔”(印地语:Bihar)即“毗诃罗”的印地语现代音,因该地有丰富的佛寺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十五碑锡兰佛寺(Buddhist Maha Vihara, Brickfields[12])也以“Vihara”为名;现代上座部佛教的前身部派佛教大寺派(Mahā-vihāra-nikāya),名中的“寺”字就是“vihāra”的对译;著名的那烂陀寺也以“Vihara”为名而译为“寺”。

相关照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