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名稱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全書

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英文Second Seminole War),也被稱為佛羅里達戰爭,是美國美洲原住民塞米諾爾人發生的三次塞米諾爾戰爭之一[1] [2] [3]

簡介

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的起因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由於美國佔領了大片的印第安土地印第安人民內心有一種抵抗情緒,於是在得到了能夠與英國進行貿易往來的機會之後,大部分的印第安人都選擇了站在英國這一邊,由於印第安人在戰爭中讓大陸軍的損失非常慘重,於是大陸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分出大部分的兵力來抵抗印第安人,在美國的獨立戰爭結束之後沿海地區的印第安人已經基本滅絕。

在美國獨立之後印第安人和克萊爾率領的兩千多士兵進行了戰爭,但是由於克萊爾沒有派足夠的士兵進行防守,所以在他們沒有防備的時候,印第安人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隱藏在樹木之後,趁著城克萊爾不注意的時候向美軍發起了進攻,這次戰爭印第安人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為了能夠有效打擊印第安人,安東尼再次率領三千人向印第安人發起進攻,安東尼耐心等到印第安人分散兵力籌集糧食的時候向他們發起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印第安人徹底失敗。

歷史-背景

18世紀,許多美洲原住民部族從美國東南部遷往佛羅里達無人居住的土地,這其中包括亞拉巴馬人喬克托人雅瑪西人優奇人克里克人

克里克人是其中最大的部族,包括上克里克人下克里克人,包括希奇蒂語的使用者和穆斯科格語的使用者。

這個名字被應用到佛羅里達的其他部族,雖然這些美洲原住民認為他們自己屬於不同的部族。其他在塞米諾爾戰爭時期生活在佛羅里達的包括西班牙印第安人,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這些人據信遺傳卡盧薩人和「牧場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祖先),也可能包括卡盧薩人和克里克人,以及生活在佛羅里達沿岸西班牙古巴營地的印第安人西班牙人混血

巴黎條約(1783年巴黎和約)終結了美國獨立戰爭並歸還東西佛羅里達給西班牙人控制後,美國和西班牙的關係一直不和。

美國爭議英治時期已經確定的西佛羅里達邊界,指責西班牙當局沒能阻止生活在佛羅里達的印第安人襲擊美國,以及藏匿從美國逃跑的黑人奴隸

從1810年開始,美國占領併兼並了部分西佛羅里達。1817年,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領導了一次對佛羅里達的入侵,即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緊接着,美國通過亞當斯-奧尼斯條約於1821年從西班牙手中占有了佛羅里達。

現在佛羅里達屬於美國,但塞米諾爾人仍然是政府的一個難題。美國同塞米諾爾人簽訂了穆特里-克里克條約,確定了佛羅里達中部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七個酋長被允許保留在阿帕拉契科拉河沿岸的村莊。

塞米諾爾人慢慢遷徙到保留地,他們與白人隔離以避免衝突。上校(後來的將軍)鄧肯·拉蒙特·克林奇負責管理佛羅里達的軍隊,在保留地政府附近新建了國王要塞(在今天的奧卡拉),1827年早期,軍隊報告指出塞米諾爾人居住在保留地,佛羅里達是和平的。

和平維持了五年,直到塞米諾爾人被強制遷移去密西西比西部。塞米諾爾人強烈抵制所有這種遷移,尤其是他們加入了與克里克人的聯盟。大多數白人以為塞米諾爾人就是遷移到佛羅里達的克里克人,但塞米諾爾人認為佛羅里達是他們的故鄉,並與克里克人沒有關係。

逃亡奴隸的情況對塞米諾爾人和白人的關係是一個持續的刺激。儘管美國不承認,西班牙曾按照他們的規矩給予逃亡奴隸以自由。多年以來,被稱為黑塞米諾爾人的人群,在塞米爾諾村莊附近建立了社區,並且這兩個族群在保留各自獨立文化的情況下結成了聯盟。奴隸抓捕者爭議着奴隸的所有權。佛羅里達新建的種植園,又增加了逃亡到塞米諾爾人那裡的奴隸的來源。

因為擔憂印第安民族起義和武裝奴隸叛亂的可能性,地方長官杜瓦爾要求增加佛羅里達的軍隊數量。國王要塞被關閉了。塞米諾爾人因為食物短缺和狩獵的困難,不斷的進入保留區以外的地區。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塞米爾諾人的老敵人)當選美國總統,1830年,國會通過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案,他們希望通過把塞米諾爾人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以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