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福克兰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克兰战争
图片来自BBC

马岛战争,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阿根廷为争夺英国海外领土福克兰群岛[1]主权而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期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对福克兰群岛采取军事行动,转移视线以解决国内的政治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军队率先登陆南乔治亚岛,并且升起阿根廷国旗。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福岛发动进攻。随后,英国派出海空军对马岛和周边海域的阿根廷军发动反击,登陆并且收复福岛。阿根廷在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失败后,于同年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英国本次战争重新控制了福克兰群岛,但是阿根廷从未放弃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诉求。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战争中失败,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倒台。在英国,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爱国主义情绪,加强了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大选。这场战争在英国-阿根廷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且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背景

阿根廷自1930年中期以来,国内不满英国的声浪日益高涨,认为阿根廷已经实际成为英国的经济殖民地。在民意的支持下,阿根廷在1964年向联合国申诉,要求界定福克兰-马维纳斯群岛的主权。1965年,联合国召开的大会上,决议群岛问题应由英国和阿根廷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阿根廷之所以敢用强硬态度向英国挑战群岛问题,是因为两国经济问题的改变。英国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战胜国之一,但庞大的战时借款也让英国财政喘不过气,加上过去统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的经济从1940年代末就持续低迷。阿根廷过去有4成的产品外销到英国,到了1970年代已经锐减到3%,经济上也不必太依赖英国。如此一来,英国在阿根廷的眼中已变得不足为惧。

另一方面,阿根廷因在1950年代靠着外销谷物和畜牧产品得以富裕,人民的生活跃升到先进国家水准。但阿根廷国内的政治动荡,政府与左派的游击队展开对立日益激烈,引发长达20年的政治混乱,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也向上飙升,到了197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速下降。

1976年,阿根廷成立军政府,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民众的不满情绪并开始转向军政府。

战争的前奏

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倒退-19.2%;工联获得国内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国民对政府的满意度降低。12月,以总统加尔铁里为首的阿根廷政府,为了应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矛盾,选择经由通过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1982年3月19日,一些阿根廷五金商人在位于福克兰群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登陆。他们随后建立了营地并升起阿根廷国旗。英国皇家海军坚忍号(HMS Endurance)破冰船搭载了皇家海军陆战队一个排的兵力,试图前往拆毁该营地并驱逐阿根廷人。但是面对着阿根廷海军的5,000吨级运输船喜事湾号(Bahía Buen Suceso)运抵登陆的100名阿根廷士兵,英国人无功而返。

事实上,早在1981年,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Sir John William Frederic Nott)就计画从福克兰群岛撤军(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加上同年的《英国国籍法》中,福克兰群岛居民的全面英国公民权受到限制。这一系列的事件使阿根廷误认为,以武力夺取福岛控制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外交斡旋

英国阿根廷的正式外交关系在冲突发生后已经中断,因此解决福克兰群岛问题的外交努力只能由某些国家扮演第三方来进行,主要的调停国是秘鲁瑞士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争取和平的努力没有奏效,第三方调停人的努力也不能阻止军事冲突。一份由秘鲁总统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起草的和平解决福克兰群岛的方案被英国和阿根廷双方拒绝。

阿根廷的军事准备

阿根廷海军司令霍尔海·伊萨克·阿那亚负责制定这次登陆福克兰群岛的计画,即“罗萨里奥作战”,该作战的要点如下:

  • 出动3,000人的登陆部队,以优势兵力迫使驻守福克兰群岛的英国海军陆战队警察投降,以减少无谓伤亡。
  • 占领全岛后应将战俘与岛上的居民驱逐出境,登陆部队于48小时内撤回原驻地。
  • 福克兰群岛最高行政官改为军事总督,并部署500名宪兵进行军事管制。

1982年初,在英阿两国就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进行的外交斡旋失败,以及坚忍号破冰船对南乔治亚岛阿根廷营地的军事行动无功而返后,阿根廷最终确定了武装攻占福克兰群岛的作战计划。尽管种种迹象表明阿根廷在展开进占福克兰群岛的军事准备,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拉美组直到3月30日仍认为“入侵不会马上到来”。

阿军进占福克兰群岛

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对福克兰群岛总督雷克斯·杭特Rex Hunt (diplomat)发出警告,阿根廷可能在3月31日入侵。为此,杭特用手边象征性的士兵进行战争准备,并将指挥权交给驻守当地的陆战队指挥官麦克·诺尔曼少校(Maj. Mike Norman RM)。

阿根廷方面,代号为“蓝色作战”(Operación Azul)的军事行动于4月1日展开,海军少校吉列尔莫·桑切斯-萨巴洛兹(Guillermo Sánchez-Sabarots)率领一支特种部队在鲱鱼湾(Mullet Creek)的雷克岬(Lake point)登陆。他们很快占领慕迪溪(Moody Brook)兵营、总督府以及斯坦利港。4月4日,英国驻福克兰群岛政府宣布投降。这一阶段军事行动中,阿军有一人阵亡,英军有一人受伤。

占领区的生活

阿根廷尽管先前保证岛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将维持不变,但仍然迫不及待地推行几项不受欢迎的措施以改变当地的习俗。首先就是将史坦利港改名为“阿根廷港”,将西班牙文定为福克兰群岛(下称福岛)的官方语言,以及将车辆行驶规则从靠左行改为靠右行,又把街道的位置作了改变,交通号志也全部改为与阿根廷规定相同。事实上只要离开史坦利港之后马路就变成单行道路,对于居民来说麻烦只有那一点点。阿军上尉巴瑞·墨尔本·胡赛义(Cpt. Barry Melbourne Hussey)由于懂英文而选入当地行政局服务;声称将交通从右驾改为左驾是为了安全的考量,他跟岛民的协商中是这样说的:“你们喜欢哪种方式?”“是让我们征招来的18岁大孩子开著大货车(lorry)尽量习惯靠右边开车,还是你们开著小汽车靠左边行驶?”

阿根廷宪兵抵达福岛之后立刻将居民列入档案,但宪兵只凭档案“按图索骥”进行拘捕与驱逐,常常发表批评阿根廷军政府的人士就是优先逮捕目标,例如岛民大卫·科维尔(David Colville)以及比尔·拉克斯顿(Bill Luxton);阿根廷军方却向国际间说明他们并不重视人权,尤其拉克斯顿的访谈纪录证明他经常被拘留在福岛西岛西南方的狐湾(Fox Bay)。

帕特里西奥·道林少校(Major Patricio Dowling)为爱尔兰裔阿根廷高级警官,他经常不顾指示应给予岛民尊重而动辄越权,包括施行暴力;道林还在没有证据与罪名下强行进入民宅搜索、任意拘捕,以及侦讯。阿军指挥官卡罗斯·布鲁摩-李维(Comodoro Carlos Bloomer-Reeve )对于道林嚣张的行径而向梅嫩德斯将军(Brigadier-General Menéndez)要求将道林以不适任撤职的方式调回本土,给岛民一个交代。

另外,岛上布鲁摩-李维与哈西两位军官共同维护居民权益,避免了许多民众与驻守官兵的冲突;事实上布鲁摩-李维之前就住在福岛,经营一家名为国家航空 (阿根廷)Líneas Aéreas del Estado(Líneas Aereas Del Estado, LADE)的航空公司,办公室就在史坦利港,布鲁摩-李维自然对福岛的感情十分深厚。布鲁摩-李维与胡赛义在人道上与勇气上的贡献终究赢得所有岛民的尊崇。

福岛在占领期间并没有发生过大批没收充公岛民资产的行为,阿军所需的物资都会向岛民购买,只是岛民基于义愤,常常拒绝贩卖商品;不过阿军对于有问题的物资,常常强行没收。鹅绿湾(鹅绿)发生过阿军的军官征收岛民资产然后又拘留岛民;不过后来再犯的官兵就会被送进军事法庭受到处分。

岛民并没有特别受到侮辱、歧视或屈辱;事实上福岛战役结束后岛民与英军发现阿军的确作到秋毫无犯,不管是储存的食物或私酿的酒绝大部分都原封未动。阿军总督梅嫩德斯将军从一开始就表明史坦利港不设防;阿军第三步兵团二兵圣地亚哥·卡利佐(Prv. Santiago Carrizo)曾经提到他的排长在他们闯进民宅当阵地的时候特别交代,“要是“海带”(昆布)的意思,海带为当地绵羊饲料来源之一,引申为指当地岛民的意思。)反抗,毙了他!”不过全排官兵无遵守其命令。

参考文献

  1. 福克兰群岛,place.q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