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盐河(Yan He),这里指隶属江苏省连云港市淮安市的盐河。它沟通了淮安市和连云港市的人工河道,淮北盐南运航道。性质是古代漕盐转运通道。

目录

历史古称

古称官河,一名漕河。《唐会要》:“垂拱四年(688)开泗州涟水县新漕渠,以通海、沂、密等州,南入于淮。”《读史方舆纪要》:“宋元符初(1098~1100)淮南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赐名通涟河。即为盐河的前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加开浚,用以转运淮北盐内销,因名盐河或运盐河[1]

名称变化

又因居中运河之东,又名下中河外河。今盐河起于淮安市淮阴水利枢纽,东北行,贯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五图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达于连云港市新浦,汇于临洪河,长175公里。沿途所经重要市镇有淮阴区王营镇涟水县朱码头、灌南县新安镇和灌云县伊山镇等。

盐河于2005年纳入江苏省航道网规划,规划为三级航道。《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09年7月获江苏省发改委批复。该工程将按三级航道标准对盐河进行整治,

年内正式开工,预计于2011年完工,届时京杭大运河和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将实现对接,1000吨级船舶可从大运河直达连云港出海。

盐河(杨庄——武障河)航道整治工程,起自淮安境内京杭大运河的杨庄船闸,经涟水止于盐河、灌河交汇处的武障河段(连云港境内),规划整治全长91.6公里,预算总投资33.8亿元[2]

盐河开凿

开凿

唐朝初期,古海州的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但由于地处海滨,南至淮楚,北达齐鲁,在这一片广阔的土地上,横贯其间的都是东西流向天然的季节性河流,南北交通运输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漕粮的转运和食盐的运销,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

于是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从泗州涟水县向北开凿了一条通达海州的漕河,后称官河。官河的另一分支从磨行口向北至板浦附近入海。

唐朝的沭河有一分支从今东海县的山左口附近穿过桃林,辗转流入桑墟湖。船只由官河在新坝转入涟河、桑墟湖、溯沭河而上可达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县)、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官河的南端在涟水县境。因此,官河的开凿就沟通了古海州地区与山东江南之间的联系[3]

北宋时期

 
盐河巷,重现老新浦的风光,天后宫所在原图链接来自携程 的图片

到了北宋时期,淮北盐业已具一定的规模,天禧元年(1017年),海州的板浦惠泽洛要三个盐场,每年运销食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这些食盐大部分由盐商以木帆船由官河运出,所以官河已经成为北宋时期淮北盐运的一条重要航道。

元明时期

元朝明朝的统治者对盐业生产十分重视。为了保证盐运畅通,元代官河进行了多次疏浚,明代也很重视对官河的治理,治理工程一般由盐运使兴办,其经费一部分由运司承担,一部分向盐商集资。

明代从磨行口向北至板浦的河道时称景济官河或景济河,是板浦场运销食盐的主要航道。景济官河在板浦以北入海,由于海潮长期冲刷,经常淤积,也经常疏浚。至嘉靖年间,航道淤积严重,不能行舟,致使盐运阻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淮巡盐御史苏纳川视察盐业于两淮盐场,令海州知州高瑶疏浚景济官河,同时令高邮卫知事郭卫民赞助疏浚。这次疏浚工程从板浦碑亭向南至大伊山的官河航道全部挖深拓宽,全长六千二百多丈。疏浚后,水面宽四丈,底宽一丈,深四尺。同时又疏浚从板浦碑亭向东达中正、东辛、大、小浦等盐滩的支河,计一万丈有零,水面宽三丈,底宽五尺,深也是四尺。共计征调民工一万八千八百多人,用银九千七百八十余两。从当年正月开工,至四月全线竣工,河道变得畅通无阻。

清代时期

清初,因淮南逐渐“海远卤淡”,淮北板浦,中正、临兴三个盐场逐渐兴旺,盐运繁盛。官河也因盐运频繁而易名盐河。盐河里“官舫估舶,帆樯相望”。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海州境内的海岸线迅速向东北推移,磨行口至新坝的航道逐渐淤塞。乾隆八年(1743年),盐河从板浦延伸至卞家浦。嘉庆三年(1798年),又将盐河从卞家浦开凿至新浦,形成了盐河现在的走向。海州三个盐场所产的食盐由盐河运往淮阴西坝,转运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销售口岸。

航运和排涝

盐河的开凿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推动了海州地区盐业的发展,但也使这一地区农田的排涝产生了困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在古海州境内有牛墩河东门河六里河义泽河项冲河,武障河等六条较大的东西走向河流。其中武障河,项冲河、义泽河西受南、北六塘河及柴米河之水,东流汇合为灌河入海。六里河、东门河、牛墩河泄沭阳等地东来之水,汇流于五图河入海。而新开凿的盐河由板浦向南穿越这六条河直至清河县盐河闸(在今淮安市淮阴区)。这六条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在夏秋之季则水势汹涌,而冬春之时往往河道枯涸,因而使盐河也随之干涸。

航运事业

为了蓄水以便航运,历朝都在六条河道和盐河的交汇处设南北方向的草坝,即以泥土装入蒲包或草包之中,垒叠成坝,用以堵塞六条河道的口门,使盐河始终保持适量的河水,以济船运。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春季干旱,发运使征调民工疏浚官河以通盐运。海州知州孙洙认为春旱浚河贻误农时,三次向神宗上奏,要求停工。朝廷没有准其所奏,仍然征工疏浚,保持盐运的持续畅通。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朝廷规定:凡运盐河道,随处官民不得开决河水灌溉农田,以防水浅阻碍盐船航行,违者治罪。

明朝一贯执行消极治河和积极保运的政策。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淮安分司运判韩子葵指使淮北盐商捐银一万多两,将官河“极力疏浚,深阔行舟”。并在板浦以北的穿心河(今板浦中大街)入海处,筑板浦堰十余丈。外捍海潮,内蓄清水,以便盐运。这穿心河在板浦镇中,南通景济官河,北面直通黄海。河两岸农田的积水全靠由此入海。

现在建了堰,农田的积水无处排泄,其结果是“只便于商,州民生计日削”,告状的农民日益增多。但“塞堰则损民,开堰则损商”,官府在进退两难之中,还是选择了前者。

盐河水涝

在航运与农田水利产生矛盾的时候,统治阶级既然是以牺牲两岸人民的利益作为保运的代价,那么农民为图己利而与水争地的行动也就愈演愈烈。

乾隆七年(1742年),南北六塘河、中河等河水一时并发,盐河水位急剧上涨。盐河西岸“平地水深丈余,民间房屋冲坍,禾稼被伤,而商人所筑之草坝尚不肯开”。农民忍无可忍,聚众围住了海州衙门,要求开坝放水。当时的知州卫哲治刚由赣榆知县任上迁海州,一贯为政清廉,体恤民情。他乘船沿着盐河南下,亲临灾区勘察。只见水淹民田,人民散于四方,百里内一片汪洋。于是他立即请示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请求下令开坝泄洪。完颜伟犹豫再三,最终勉强同意。

水灾过后,为了治理水患,疏浚了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等河道。同时,疏浚板浦至卞家浦的洪河,以利排涝济运。

滚水坝

乾隆十一年(1746),卫哲治根据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于三江海口建闸、竖立测水牌的经验,上书两江总督尹继善,建议在盐河东岸武障河项冲河义泽河六里河东门河牛墩河六条河道口门原有草坝之旁各建滚水坝一座。

滚水坝以石料筑成,坝脊以高于河底五尺、低于盐河西岸民田一尺为度。因为载重的船只航行需要四尺深水位,而筑滚水石坝可蓄水五尺深,足够航运。水位超过滚水坝即自行流出。如果日久河底淤积,立即疏浚。

另外,在项冲河口滚水坝附近立一测水碑,亦称水志。在水志上刻上水位线。坝脊过水时超过水志就开滚水坝,协助排泄洪水至水位与滚水坝水平时,即堵塞滚水坝。这样既利民田,也利水运。

乾隆皇帝,下谕“如诸臣所勘,估挑办理”。因工程浩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武障河、项冲河,义泽河,六里河、东门河,牛墩河六条河道交汇于盐河的口门处,先后建成了滚水石坝,并设立水志,以测水位。清廷还在海州增设了沭海管河专官:将海州州同移驻大伊山,增设海州州判一名,沭阳县丞一名,具体负责盐河水系的疏浚和堤坝等建筑的修防工程。

并“令民修筑圩围,广留水道”,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至此盐河的修防方法逐渐具体和切实,修防工程也比较完善。直到嘉庆初年,尽管盐河多次淤积,但都能尽快予以疏浚,滚水坝也能够遵照原有的水志及时启闭,保证了盐河的通航能力和排涝能量,基本上缓和了历年来存在的排涝和盐运之间的矛盾。

河道疏浚

嘉庆九年(1804年),盐河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疏浚。这时武障河、项冲河、义泽河、六里河、东门河、牛墩河等六条河道交汇于盐河东岸口门处的滚水石坝都已毁坏了,结果仍然改筑草坝蓄水运盐,草坝的开放和堵水的规定也随之紊乱。每当夏秋汛期,盐河以西的农田屡受水灾。河西的农民结伙至河东强行开放草坝排洪,经常与盐商所派的守坝者发生械斗。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山东沂蒙山发水,邳宿运河水漫闸背,盐河西岸受淹十分严重,而盐商仍不准草坝开放。沭阳县乡民汤九成孟葆光一纸诉状将盐商告到都察院,请求恢复盐河武障河项冲河等河道交汇处的滚水石坝。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沭阳县乡民汤九成、海州乡民孟允光再次赴京,控告盐商“不疏盐河,不筑滚水坝,加筑草坝,致使民田受淹”。这次告状有了结果,都察院责成江南河道总督署处理此事。河道总督派委员“勘估六塘河、蔷薇河、盐河各工,议修项冲河滚水坝及坝下河道”。

道光元年(1821年),南河总督奏请疏浚海州盐河,按照旧例蓄水五尺的标准,一律疏通。修复项冲河滚水石坝,定下草坝水志。预算浚河需银五万六千三百零一两,筑坝需银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二两。道光帝批准了这一方案,整个工程用了大约五年的时间才全部完工,盐河又变得水运畅通。

清朝末年,水患频繁,盐河也经常淤积。牛墩河、东门河等河道口门处盐商仍然筑草坝蓄水,水志却荡然无存了。因无水志,草坝的启闭秩序紊乱,官府也奈何不得,甚至不闻不问。

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盐河以西在夏秋季节经常洪水遍地,人民筑圩,以护房屋,而盐商在东门河、牛墩河所筑草坝不准开放泄洪。乡绅张怀琳带领三十多个农民,手持器械,乘船夺坝,开坝排涝。东门河、六里河等河的草坝受其影响,也相继开坝排洪。事后,盐商到海州告状,张怀琳以《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的乾隆年间朝廷在牛墩河东门河等处设立水志定例为依据,使官司获胜。并在牛墩河、东门河的口门处重立水志,按照水志规定的水位启闭草坝,使得盐河排涝和盐运的矛盾又得到了缓和[4]

整治工程

江苏淮阴启动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

盐河(杨庄——武障河)航道整治工程日前正式获省发改委批准,项目预计投资约26亿元[5]

该工程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工程整治里程约91.6公里,航道底宽不小于45米,最浅水深为3.2米;新建船闸2座,规模均为23×230×4米;改建桥梁7座,通航净高不小于7米。航道整治线路基本沿原航道中心线布置,沿原河道拓宽疏浚,局部“裁弯取直”。

视频

盐河相关视频

美丽的淮安盐河,美丽的河畔
滚水坝简介介绍

参考文献

  1. 漕运之都,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月13日 作者: 任杰
  2. 盐河———淮安走向海洋的唯一通道!,淮水安澜
  3. 从“官河”到“盐河” 淮安的“母亲河”在“十二五”醒来,淮水安澜,2016-1-18 13:52
  4. 清代盐河的滚水坝,新浪博客,2010-02-07 15:57:00
  5. 淮阴启动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新浪,2007年12月18日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