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盅盘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盅盘舞

文昌"盅盘舞"源于元末明初,初时仅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表演。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生角手执筷子击瓷盘(碟),旦角手执叠置的瓷盅撞击,丑角手拿彩扇,三人翩翩起舞。2005年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春节期间,文昌有些村庄都会邀请盅盘舞队进村表演。盅盘舞队走家串户,且歌且舞,在每户人家里都要齐声大喊"恭喜发财,发财发丁",祈求户主财丁兴旺。在文昌的一些村庄,每逢春节,村里都要给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的家庭送上一盏彩灯,送灯的人就跟在盅盘舞队的后面,一起给事主送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盅盘舞

源于; 元末明初

地点; 文昌

角色; 生、旦、丑

成就; 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

盅盘舞起源于纪念冼夫人,千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海口、澄迈、文昌、琼海、屯昌、定安等地的群众都会来到冼夫人庙前闹军坡,以歌舞等形式模仿冼夫人装军,纪念冼夫人的丰功伟绩。

流传地域

盅盘舞主要流行在文昌、海口、澄迈、琼海、屯昌、定安一带。

舞蹈方法

盅盘舞蹈由一男一女(即生角、旦角)装扮成新郎和新娘,另有一丑角,三人共同表演。新娘在新郎的配合下,双手各持叠置的瓷盅,上下相击,翩翩起舞;新郎以筷击盘;丑角则戴着面具,手拿羽扇,动作稚拙诙谐,气氛热烈,场面欢快,喜气洋洋。表演时由锣、鼓、弦等8种乐器伴奏,故也称为八音舞。

价值评价

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昌盅盘舞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融汇的产物之一,从它诞生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对研究相关区域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皆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价值:文昌盅盘舞,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相关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向世人展现了它那独特的艺术之美。

具有艺术回报于社会的实用价值:文昌盅盘舞流传演变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实用型的艺术形式。它迎合人们的普遍心理,以其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和欢快的八音伴奏效果,赢得许多观众;它是真正意义上走进千家万户,难怪人们又将文昌盅盘舞雅称为"贺喜舞"。[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