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登瀛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登瀛书院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名字由来得自“十八学士登瀛洲[1]的典故,于民国74年(1985年)被中华民国内政部列为三级古迹。该书院于清道光28年(1848年)由清廷设立,最初是以教化平埔族为其目的。后来改为义学,并置有学田来供应其经费。现在的样貌是光绪9年(1883年)再修后的结果。整栋建筑古朴雅致,并有大树在其周围。

区域位置

位于南投县草屯镇,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为草屯地区第一座学堂,由于当时草屯地区民生欣欣向荣、文风鼎盛,为建立读书风气而由当时地方有志之士绅发起,募得资金所兴建。“登瀛书院”内部改为文昌祠,正殿主祀“文昌梓潼帝君”,是许多学子祈求考运的重要地点,书院四周稻田环绕,富田野之美,气氛古朴幽静。书院建筑至今完整保存清代建筑格局,正门上悬有“登瀛书院”,神龛上方悬挂有“文运重兴”、“学教敦伦”,另有国史馆史料编纂委员会所赠的“辅翼圣教”。除了古匾外,诸如闽南花纹砖、梁上构筑、壁上万字形花纹砖、东西厢壁上书卷状雕饰,都是古意盎然、别具特色,其所保存的文物相当丰富,是台湾有关书院教育的珍贵史迹,文化资产极为珍贵。尽管世事多变,但“登瀛书院”从古至今的历任管理委员皆能坚守书院之崇高清誉,也严禁政治力介入,保持了文庙之严肃宁静型态,塑立了不随俗的典范。也因它远离市侩,且保持原貌,静静地伫立于绿油油的大地上,使访客置身其中,仿佛走过时光隧道,回到那研读四书经典、唐诗宋词的年代。

结构布局

格局是简朴的单进三合院式建筑,空间配置中间为三开间的正殿,两侧为七间式厢房,过水相连正殿与厢房,正前方有燕托翘脊的照墙一座,书院正门之联曰:“登云有路志为梯联步高攀凤阁,瀛海无涯勤是岸翻身跳进龙门”,期勉莘莘学子努力读书,才能荣登金榜、光耀门楣。“登瀛书院”为目前台湾现存书院中格局最小的一间,据推测其格局的简约应与创建时经费的短绌有关,当时虽由当地仕绅捐募兴筑以及信徒捐置学田,但仍接受彰化“白沙书院”的资助,故其与白沙书院关系密切,当年学规、修业等皆大部份依循白沙书院。台湾历史记载的六十二所书院中,创建年度有早晚,规模大小有别,财务情形各异而各具有特色,但建筑物大部分已失去了原貌,惟“登瀛书院”历经一百六十多年来,虽曾四次大修,然均能依照原貌加予修缮,不仅正殿之结构体毫未予更动,连两排斋舍也不增减一间,建材之土埆也未更换为砖块,完整的保持初建原貌是其一大特色[2],堪称珍贵的文化资产,经内政部评定为国家三级古迹。

结构

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左右有护龙,居中则为独立的中殿,也就是讲堂。在讲堂里的神龛则从左至右供奉著紫阳夫子朱熹、文昌帝君以及魁斗星君。

书院的屋顶采用的是单檐歇山式,其左右侧会从山墙伸出栱来,并有着列柱支撑,可以说是一种从硬山转变成歇山顶的作法。

视频

登瀛书院 相关视频

话说冠山 ——登瀛坊 崇古冠山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