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解土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瓦解土崩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瓦解土崩 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鬼谷子《鬼谷子·抵山戲》。

"土崩瓦解"的原義是如土之崩墜、瓦之破碎;比喻徹底崩潰、不可收拾;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土崩瓦解 [1]

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近義詞 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反義詞 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安如泰山

注音字母 ㄊㄨˇ ㄅㄥ ㄨㄚˇ ㄐㄧㄝ ˇ

成語出處 《鬼谷子·抵山戲》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補語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春秋·鬼谷子《鬼谷子·抵山戲》)

衍生典故 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土崩瓦解"。

成語故事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相傳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征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為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製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後的痛苦為樂。

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東起東海,西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願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黃金作裝飾的大鉞,右手節用氂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着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紂王見大勢盡去,在當天晚上倉皇逃到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乘勝前進,攻占朝歌。接着,周武王分兵四路,征伐商朝的各地諸侯,肅清商朝的殘餘勢力。商朝至此滅亡。

成語寓意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 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牧野之戰,商朝士兵紛紛倒戈一擊,即使疆域再遼闊,士兵再多,也無法挽救土崩瓦解似的商王朝的滅亡,因此真正的強大應該在老百姓的心中,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人民。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土崩瓦解"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比喻徹底崩潰、不可收拾。

運用示例 西晉·陳壽《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若回旆反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