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班加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班加西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班加西

别名: 比林奇

行政区类别: 首府

所属地区: 利比亚班加西区

班加西(英语:Benghazi;阿拉伯语:بنغازي)是利比亚第二大城和重要海港,班加西区首府。人口约88万(2013年)。古代重镇,通往非洲内陆的商贸中心。有纺织、鱼类加工、水泥等工业。交通枢纽,有国际航空站。建有巨大的海水淡化厂。冬季旅游、疗养胜地。[1]

基本信息 

班加西是位于利比亚(英语:Libya)北部锡德拉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区首府,是临时政权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总部所在地。

原名比林奇。城市建于古希腊时代的,名称则是以当时对城市的兴盛有所贡献的人物来命名。人口670,797(2006年)。

位于利比亚东北部,西临地中海苏尔特湾。属地中海气候,7-8月平均气温 22-29℃;冬季温和,1-2月平均气温10-17℃ ;年平均降水量254毫米。

自古就是通往非洲内陆的商队贸易集镇。前5世纪希腊人始建。后被埃及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先后占领。16世纪起被土耳其人统治达300年之久(1578年-1911年)。17世纪改为现名。1912年-1942年为意大利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轴心国激烈争夺,曾5次易手,最后于1942年11月被英军占领。

班加西现为全国经济、交通中心之一,冬季旅游 、疗养胜地 。分新旧市区与内外两港。附近海滩产食盐。有纺织 、食品、制盐、炼油、化工、业,还有制革、酿造和捕渔业。设有规模很大的海水淡化厂。沿海联邦公路经此,原有铁路通往苏卢格和迈尔季。城东32千米的贝尼纳有国际机场。设有加尔尤尼斯大学(原称班加西大学)。

历史沿革

前5世纪由希腊人始建于希斯皮里德斯附近。在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期间,托勒密三世为纪念其王后,改名比林奇。后被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廷人、阿拉伯人先后占领。16世纪起土耳其人统治达300余年之久(1578-1911年),17世纪改称班加西,仍是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激烈争夺,曾5次易手,最后于1942年 11 月被英军占领。意大利统治期间(1912-1942年)有一定发展,但其经济面貌的巨大改变,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业的发展。1969年,卡扎菲在班加西发动了九月革命,卡扎菲政权(1969-2011年)年间经济得到发展,在利比亚东部具有中心地位。

暴乱危机

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骚乱及流血冲突, 反政府武装在东部班加西成立了利比亚"临时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主要由旧王族、反对部落贵族、富商、反对政府的财团、卸任政府官员,对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不满人士及少数"基地"组织成员组成。目前位于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已经控制了利比亚全境,于2011年10月23日在班加西宣布全国解放,开始过渡进程。2011年春季以来,多国家高官访问班加西并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唯一合法政府,8月英法领导人访问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与班加西。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闪电访问利比亚。中国大陆外交部亚非司司长于7月6日旋风访问班加西,并表示中方重视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作用,视其为"重要对话方",愿继续保持双方接触,推动利比亚危机早日得到政治解决。中国已于9月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与利比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