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牽牛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牽牛子,橘瓣狀。長4~8毫米,寬3~5毫米。表面灰黑色或淡黃白色。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稜線的下端處有一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摺疊的子葉,微顯油性。無臭,味辛、苦,有麻感。[1]

名 稱

牽牛子

拼 音

Qiān Niú Zǐ

英文名

SEMEN PHARBITIDIS

類 別

果實/種子類

功效分類

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潤下藥。

別名

草金鈴(《雷公炮炙論》),金鈴(《本草圖經》),黑牽牛、白牽牛(《仁齋直指方》),黑丑、白丑(《綱目》)。

入藥部位

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牽牛或毛牽牛等的種子。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別錄》:苦,寒,有毒。
②《藥性淪》:味甘,有小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苦薟。

歸經

入肺,腎,大、小腸經。

①《綱目》:走氣分,通三焦,達右腎命門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大、小腸二經。
③《本草通玄》:入肺,大、小腸。
④《本草新編》:入脾與大、小腸,兼通膀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丸、散,每次0.3-1g,每日2-3次。炒用藥性較緩。

植物形態

1.牽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纏繞,長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2-15cm;葉片寬卵形中近圓形,深或淺3裂,偶有5裂,長4-15cm,寬.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柔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單一或2-3朵着生於花序梗頂端,花序梗長短不一,被毛;苞片2,線形或葉狀;萼片5,近等長,狹披針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狀,長5-10cm,藍紫色或紫紅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絲不等長,基部稍闊,有毛;雌蕊1,子房無毛,3室,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0.8-1.3cm,3瓣裂。種子5-6顆,卵狀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黃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毛牽牛:形態與牽牛相似,主要區別點是:葉片圓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4-18cm,寬3.5cm,通常全緣。花腋生,單一或2-5朵成傘形聚傘花序,萼片卵狀披針形。[2]

產地分布

1.原產美洲,我國各地常見栽培,也常逸為野生。牽牛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生於平地以至海拔2800m的田邊、路旁、宅旁或山谷林內,栽培或野生。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主治功效

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①《別錄》: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②《藥性論》: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③《日華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膿,並一切氣壅滯。
④李杲:除氣分濕熱,三焦塑結。
⑤《綱目》: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
⑥《江蘇植藥志》:適用於急性關節炎
⑦《新疆中草藥手冊》:瀉下,利尿,殺蟲。治便秘,消化不良,腎炎水腫,小兒咽喉炎。[3]

禁忌事項

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

①《日華子本草》:得青木香、乾薑良。
②《本草衍義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③《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備要》: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採收炮製

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牽牛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炒牽牛子:取淨牽牛子,照清炒法,炒至稍鼓起。用時搗碎。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牽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曬乾,拌酒蒸,從巳至未,曬乾,臨用春去黑皮。"
②《綱目》:"牽牛子,今多隻碾取頭末,去皮麩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藥物鑑別

(1)取本品,加水浸泡後種皮呈龜裂狀,手捻有明顯的黏滑感。

(2)本品粉末淡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深棕色,形狀不規則,壁微波狀。非腺毛單細胞,黃棕色,稍彎曲,長50~240μm。子葉碎片中有分泌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5~106μm。草酸鈣簇晶直徑10~25μm 。柵狀組織碎片及光輝帶有時可見。

(3)取本品1g,研碎,加2mol/L鹽酸乙醇溶液30ml,加熱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加水40ml,置水浴上蒸至無醇味,水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苯30ml振搖提取,分取苯層,回收溶劑,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牽牛子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4]

藥理研究

牽牛子甙的化學性質與瀉根素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據動物試驗,黑丑與白丑瀉下作用並無區別。關於牽牛子的瀉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與硫酸鎂、大黃不同,在瀉下時,不引起血糖的劇烈變化,但能加速菊糖在腎臟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牽牛子的水、醇浸劑對小鼠皆有瀉下作用,但經煎煮後,即失去作用。除去牽牛子甙後的水溶液,似仍有瀉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牽牛子甙外,可能還含有其他瀉下成分。

在體外試驗,黑丑、白丑對蛔尚有某些驅蟲效果。牽牛子甙似能興奮離體腸及離體大鼠子宮;靜脈注射1毫克/公斤對麻醉犬、兔的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致死量為37.5毫克/公斤。對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能刺激腎臟,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損及神經系統,發生語言障礙、昏迷等。

三色牽牛含異麥角酰胺、麥角酰胺及裸麥角鹼,有致幻作用。[5]

化學成分

牽牛種子含牽牛子甙、牽牛子酸甲及沒食子酸。牽牛子甙為一混合物,是羥基脂肪酸的各種有機酸酯的糖甙,經皂化所得的牽牛子酸是至少含有4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2種已被提純,經酸水解可得牽牛子酸乙、葡萄糖及鼠李糖。另含生物鹼麥角醇、裸麥角鹼、噴尼棒麥角鹼、異噴尼棒麥角鹼和野麥鹼。

未成熱種子含赤黴素A20、赤黴素A3、赤黴素A5。[6]  

臨床應用

①治水腫:牽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
②治停飲腫滿: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胡。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儒門事親》禹功散)
③治水氣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和大麥面四兩,為燒餅,臨臥用茶湯一杯下,降氣為驗。(《宣明論方》一氣散)
④治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⑤治四肢腫滿:厚朴(去皮,薑汁制炒)半兩,牽牛子五兩(炒取末二兩)。上細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下。(《本事方》)
⑥治小兒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肋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潮塞,俗雲馬脾風:白牽牛一兩(半生半熟),黑牽牛,-兩(半生半熟),川大黃、檳榔各一兩。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田氏《保嬰集》牛黃奪命散)
⑦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補缺肘後方》)
⑧治一切蟲積:牽牛子二兩(炒,研為束),檳榔一兩,使君子肉五十個(微炒)。俱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下,小兒減半。(《永類鈴方》)
⑨治大腸風秘壅熱結澀:牽牛子(黑色,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義》)
⑩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兩,破故紙(炒)二兩,黑牽牛子三兩(炒)。上為細末,煅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牽牛丸)
⑾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仁齋直指方》)
⑿治腸癰有膿,脹閉不出:牽牛子頭末三錢,大黃二錢,穿山甲(煅)二錢,乳香、漢藥各一錢。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張三丰仙傳方》)
⒀治梅毒,橫痃:白牽牛仁,每次五、六錢,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⒁治風熱赤眼:黑丑仁為末,調白湯敷患處。(《泉州本草》)[7]

相關視頻

1.一分鐘談健康 第一季:小小牽牛子 有大大的功效[8]

2.每天一味中藥-牽牛子[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