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混合经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混合经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混合经济

外文名称: 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是各种不同因素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混合的经济运行体制。从公私混合的角度看,生产、收入与消费上存在公私混合;从政府在经济中所起作用的角度看,政府和私人同时对经济发生作用;从市场与计划在一种经济体制范围内结合的角度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同时也运用计划这一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指导,规范微观经济,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1]

基本概念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决策结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的特征;相应地,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指令;同时,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可能会对以下领域进行调控: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

(3)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税收、补贴或国有化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4)通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价格和收入、汇率来调控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总之,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名称起源

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从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汉森认为,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消费的并存)。后来,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他认为,"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对此,萨缪尔森说:"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事实是:现代混合经济国家的人民都要求他们的代议制政府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来维持高额的就业数量,旺盛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物价水平。"总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主要特点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1,经济活动不仅要实现个人目的,而且必须实现社会目的。

2,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决策,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社会决策。

3,政府与个人和企业,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4,政府的干预减少了个人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

主要作用

混合经济不仅在宏观经济活动中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开辟新途径

通过混合经济的建立,将社会上不同性质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既是解决当前资金紧张矛盾的有效手段,又是迅速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提高资本集中效益的重要途径。

调动积极性

股份制经济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者权责利明确。经营者可以独立运用和经营自身资本,直接对资产保值和增值负责。政府无法直接干预企业。资产经营效果决定了经营者的"生死存亡",也是所有者、生产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利益的同一性、目标的一致性,调动和发挥了参股的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提高效益

首先表现在混合经济体中资本和经营资本的专家结合,使资本掌握在善于经营者手中。无疑将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其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混合经济不享受任何特权保护,只有通过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赢得竞争胜利,才能达到资产增值目的。

社会影响

首先,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其"开放式"的社会融资机制,取代"业主制"私人企业和"独资制"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封闭式"的融资机制,有力地克服了"封闭融资、自我积累、贷款扩张"不能适应市场扩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企业发展"窠臼",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扩张,而且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私人企业靠自己投资和自我积累,国有企业靠国家投资和自我积累,集体企业靠集体投资和自我积累相比,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没有"身份限制",摆脱了"投资能力和积累能力"的束缚,把蕴藏在社会中大量的闲置资本为我所用,这就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所作为提供了"广阔天地"。

对股份制的这种好处,马克思曾经给予高度评价:"积累,即由圆形运动变为螺旋形运动再生产所引起的资本的逐渐增大,同仅仅要求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的集中比较起来,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对于随后股份制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时,马克思又指出: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不仅成为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而且"它们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境内外上市公司(包括A、B、H股)1298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223家,境外上市公司75家。1998-2002年,境内外市场筹资6094亿元,占累计筹资的69.5%。

其次,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可以克服私人企业的"家族管理"和国有和集体企业"政企不分"而导致"治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实现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最稀缺资源"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企业治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从现实经济生活来看,一方面,民营企业逐渐走过了靠胆量、靠经验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并积累相当的财富,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民营企业很难持续发展,有的企业即使雇佣了一些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者,但仍然摆脱不了"无限责任"和家族式的干预,进而无法有效调动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热情。应该说,以有限责任、"两权分离"和规范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根本特征的股份制企业,可以有效调动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面积极性。另一方面,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缺陷就更明显,不仅它们的所有权主体的权责利都不明确、政出多门,而且其经营权主体也具有相当强的"行政色彩"。所以国有和集体企业内部更难实现"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只有从根本上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克服国有股和集体股一股独大的弊端,才能保证让有能力的经营者治理企业,进而保证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保值增值。

第三,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借助"股份制的路径",实现职工持股、居民持股、知识产权入股、管理能力入股,促进"知、劳、资一体化","内在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