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國使館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國使館舊址
圖片來自mafengwo

法國使館舊址,位於東交民巷台基廠大街交口處的西北角,現為東交民巷15號。清朝咸豐年間建成之初是純親王府(後為純公府)的宅地,後成為法國駐華使館。

共和國初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該建築群成為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1954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事活動及辦公場所之一。1960年春夏之交,《毛澤東選集》中文版第四卷出版。大病初癒的徐永煐正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顧問銜半休,奉命於1960年夏季出面主持英譯《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工作。參加英譯工作的有程鎮球鄭儒箴楊承芳陳龍吳景榮方鉅成於寶榘趙一鶴等人。潤色譯稿者有錢鍾書及外國友人馬尼婭柯弗蘭(Frank Coe)等人。上述人員集中在北京萬壽路十八所,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初定稿。但徐永煐身體又壞了,隨後中央指定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章漢夫負責組織審改定稿工作。章漢夫因事忙轉請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孟用潛主持審定。參加定稿的有孟用潛、徐永煐、冀朝鼎唐明照錢鍾書裘克安程鎮球美國友人柯弗蘭、愛德樂(Solomon Adler)、愛潑斯坦李敦白,工作地點在東交民巷15號賓館。1961年春夏,《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國內版)翻譯完成,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1]

文革年間

1966年文革爆發後,1966年6月20日,在外交部辦公廳主任董越千部長助理的陪同下,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到外交部看大字報。他看完東交民巷15號、30號、40號及東單外交部街33號等外交部工作地點的大字報後(當時外交部無整棟辦公樓,外交部內各部門分散在上述幾地工作),又到外交部辦公廳翻譯室聽取群眾意見。

歷史

清末

清朝咸豐十年八月(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法軍占領肅親王府。1860年11月簽訂中法《北京條約》,允許法國在北京設使館。法國公使葛羅即要求「租」肅親王府為法國使館。因為第一代肅親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清朝開國功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清政府難以接受,乃提出可將宗室景崇府(純公府)租給法國。法國公使葛羅拒不接受。奕訢同意其可以自行修葺,並且准許在府西花園的空地上自建房屋,全部修繕費用均在每年一千兩租銀內扣除,法方這才同意。咸豐十一年(1861年2月),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派參贊哥士耆到北京主持修建事宜。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861年3月25日),法國公使布爾布隆由天津抵達北京,進駐純公府法國使館。光緒二十六年五月(1900年6月),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時,法國使館內的部分建築被毀。《辛丑條約》簽訂後,法國使館擴大範圍,將柴火欄胡同以南、原法國使館外西北部的民宅區兼併。[2]

參考文獻

  1. 徐慶來. 徐永煐紀年.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年. 
  2. 法國使館舊址. 東華流韻.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