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殷承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殷承宗

殷承宗(1941年-),中国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殷诚忠;殷承宗出生于厦门鼓浪屿;9岁时即举行了个人独奏会。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入学两个月后被苏联专家谢洛夫选入专家班;17岁便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节钢琴比赛获第一名[1];殷承宗從年少時期的天才兒童發跡,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亞軍,之後「黃河」鋼琴協奏曲成為家喻戶曉的鋼琴家,成為音樂的樣板,但文革之後卻遭政治審查,殷承宗這個名字大起大落。[2]


1959年殷承宗参加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荣获第一名;1960年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文革期间因成功改编、演奏钢琴伴唱《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而迅速走红,并与访华的奥曼迪、阿巴多等指挥大师有合作;

目前录制有20多张唱片,其中他在1971年同中国中央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唱片发行了数百万张。作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主要创作人和首演者,殷承宗过去多年来在世界各地与众多著名乐团演出过上千场,并获得中国“金唱片奖”[3]

「殷承宗遇見舒曼與蕭邦」

「殷承宗遇見舒曼與蕭邦」錄音的場地就很不一樣了,這次換到了廈門宏泰音樂廳,從唱片內頁的照片來看,應該是承租場地單純錄音,而不是音樂會現場,所以沒有觀眾騷動或咳嗽聲,但是現場空間似乎背景噪訊比另一張唱片更大,我推測那是音樂廳的空調聲響,混在背景當中,所以即便數位錄音,我們還是可以聽到若干細微的背景噪訊,而且空間感更寬擴,比起前一張舒伯特,殘響與延伸都更長些。

從舒伯特換到了舒曼蕭邦,走進更深層的浪漫,殷承宗在踏板上的應用明顯大膽了些,又或許是因為錄音空間更大,殘響較多,所以我們可以聽見更開闊、更深邃的鋼琴聲響,與舒伯特的專輯比較,這張舒曼與蕭邦的作品播放時,之前的親暱感少了許多,但卻多了一番音樂廳的氣氛,音場更深、更高,鋼琴的踏板使用更多,寬闊的迴響與晶瑩剔透的音符顆粒,帶出了舒曼晶晶亮亮的特色,也深刻地描繪了蕭邦的多愁善感。是的,這是殷承宗的演出,他是一位中國鋼琴家,但音樂的詮釋卻是道地的西方味道。


《黄河钢琴协奏曲》

殷承宗不愧是一个天才钢琴家

歌曲,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因为它常常能够影响到人的情绪。上个世纪,在中国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有一首歌振奋了无数中华儿女的信心,这首歌便是《黄河大合唱》。 殷承宗曾经听过这首歌,在听完这首歌之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他用钢琴来演奏这首大合唱。后来,他成功地创作了《黄河钢琴协奏曲》。

《黄河钢琴协奏曲》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一阵轰动,许多人都为这首歌曲而疯狂。而原本就备受欢迎的殷承宗也因为这首曲子而红极一时。

殷承宗的前半生,一帆风顺、风光无限。在那长达十年的风暴里,无数的艺术家受到波及,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殷承宗是其中的例外。他不仅没有受到波及,反而步步高升。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个原本看起来非常幸运的事情,却在后来险些使他断送了整个艺术生涯。


在风暴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受到了清算,而殷承宗也从一个音乐家变成了一个嫌疑犯,不得不幽闭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接受调查。没有钢琴作伴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殷承宗一过便是四年。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光[4]

視頻

鋼琴演奏家殷承宗演奏《黃河》,氣勢恢宏!【第32屆金雞獎開幕式


专访殷承宗: 宝刀不老 要“让钢琴说中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