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旱滩坡墓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旱滩坡墓群武威市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一片台地上。墓葬分布面积较广,东起金塔河,西至西营河,地跨柏树松树、西营3乡,宽约1公里,长约20公里。这片台地,地势较高,终年干旱,草木难生,因此人们称它为早滩坡。但是千百年来,古代人却把这里看成了安葬陵墓的理想圣地,从西汉明清,这里形成了今天宽广的旱滩坡墓群。

汉代文化遗存

旱滩坡墓群具有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1972年在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了1座汉代土洞墓,出土医药汉简92枚,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方面的原始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经整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成《武威汉代医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其它研究成果发表于《文物》杂志1973年第12期,为我国古代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74年1月在这里又发现了1座汉代土洞墓,出土了陶器、木牛车及彩绘屏风架等木器,特别在木牛车两侧的栏板上,发现有书写文字的纸。经研究这是我国现观存最早的写有文字的纸,为此在《文物》1977年第1期上发表了《甘肃武威县早滩坡东汉墓发现古纸》、《谈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麻纸》等文章,对我国造纸的历史提出了新的论断。1975年和1984年武威地、市文博单位先后在这里清理汉代墓葬10余座出土了一批木器、陶器、货币等文物,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丧葬仪式提供了资料。1988年又发现1座东汉土洞墓,出土完整的“鸠杖”1根和一批汉简及其它文物10余件。这批汉简共17枚,保存完整,计270余字[1],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赡养老人制度、刑律条款等,涉及内容甚广。

前凉时期的墓地

旱滩坡也是前凉时期的墓地。前凉在武威建都长达76年(30l一376),但明确作为前凉这一时期的墓发现得极少。1985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这里发掘了这一时期的墓葬30余座,出土一大批重要文物,其中在一座晋墓中发掘出彩绘木俑20个,每个高约24厘米,他们为侍女、驭奴等,有的拱手而立,有的吆马挥鞭,造型生动逼真。木俑上采绘的服饰清晰,再现了当年的衣着打扮。同时还发现面制花卷,这个干如石块的花卷与今日武威的面食花卷形状无异。与木俑一起出土的还有木雕彩绘马1匹,木牍4块,斗笔l管,莲枝灯1架以及丝绸衣物等。木雕彩绘马由9块组成,与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造型完全一样。斗笔长31厘米,毫长6厘米,制作工艺精良,保存良好。莲枝灯高117厘米,分12枝,分枝上有彩绘镂空龙雀和木雕灯盏及火苗,色泽艳丽如初。而4块墓牍记载着墓主人的身份和生平,系武威厉将军都战帅驸马都尉姬瑜夫妇的合葬墓,死者衣服均为丝绸,分刺绣和印花两种。这些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前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丧葬仪式、社会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依据。

墓型编

旱滩坡墓群多为土洞墓,间有少数砖室墓。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视频

旱滩坡墓群 相关视频

《武威汉代医簡出版著作简介及序言欣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