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支气管镜

名称

中文名: 支气管镜

外文名: bronchoscopy

医疗器械分类: 医用成像器械

管理类别: Ⅱ类医疗器械

一级产品类别: 医用内窥镜

二级产品类别: 光学内窥镜

支气管镜是一种经口或鼻置入患者下呼吸道,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该支气管镜附有活检取样机构,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

目录

发展

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用食管镜从气管内取出异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硬质内镜进入气管支气管进行的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此后,硬质支气管镜沿用了将近70年,由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范围有限,且需全身麻醉下操作,其临床应用有限随着光导纤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可弯曲的内镜。

1964年日本OLYMPUS公司的池田设计了进入气管各分支的内镜,制成标准的光导纤维支气管镜,1967年正式命名为可弯曲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可弯曲支气管镜应运而生,即电子支气管镜。它是将电荷耦合器(CCD)安装在内镜前端代替原来的内镜头,由电缆代替纤维束传像,而不是通过棱镜或光导纤维传导。1987年2月,世界第一台电子可弯曲支气管镜上市。电子支气管镜操作时医生不再对着目镜进行,而是对着显示屏,其图像更清晰、画面更逼真,操作更加方便。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无论是用纤维支气管镜还是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操作,统称为支气管镜检查。

分类

  • 硬支气管镜

现代硬镜为一空心不锈钢管,管径均一,管壁厚2~3mm,与100年前Jackson医生设计的硬镜类似。成人硬镜直径9~14mm,长度约40cm,远端是斜面,以便通过声门和气道狭窄区域,同时也利于铲切除去气道壁上的肿瘤,远端1/3镜体的管壁上带有侧孔,便于镜体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时对侧气道保持通气。 [2] 硬镜的操作端有多个接口,包括呼吸机接口、光源接口、吸引管和激光纤维接口。开口的近端可被封闭或开放,以利于观察目镜和其他设施通过。观察目镜长50cm,外径4.5mm,接光源后可通过硬镜管腔作窥视检查。光源为STORZ482B冷光源。

  • 软支气管镜:

软性支气管镜又称可弯曲支气管镜,分为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

  • 纤维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由光学和非光学2个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部分是玻璃——纤维束。每束纤维直径为8~12μm,外包第2层玻璃,即外膜。光线不断被束壁来回反射,以每分钟反射10000次的速度从镜头到达操作者手中的目镜,在此过程中外膜有助于维持影像的稳定。光缆中也有一条操作通道(直径>2mm的空腔),自远端延伸至柄部。该通道可用于吸引、吹氧、滴注冲洗液或药物(如局部麻醉药)。但外径<2mm的纤维支气管镜没有操作通道。自柄部杠杆发出的2条钢丝走行在光缆中,能控制末端在矢状面上的运动。金属“外衣”保护了直至远端水平的整条插入光缆,光缆末端呈铰链式运动。冠状面上的运动是通过控制杠杆和旋转自柄部至远端的整条纤维支气管镜共同实现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光源,由1束或2束独立的玻璃纤维束将光线从柄部传播到远端,从而照亮目标。从柄部引出一条“通用”光缆可以连接到医用内镜光源上。 [3]

  • 电子支气管镜

电子支气管镜是在纤维内镜的目镜处连接一微型电荷耦合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接口,可将图像转变为数字信号,再在电视系统显示,如Panasonic松下内镜图像电视系统、SONY全数码内镜图像电视系统、EVIS CV-200/230内镜图像电视系统等,能够提供适时图像捕捉、录像、编辑等功能。这种CCD能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视频处理,即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图像储存和再生,并最终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具有影像清晰,色彩逼真,分辨率高,还有放大、照像、录像、微机处理、资料储存、易于操作、更为安全及便于消毒等优点。

适用范围

 
支气管镜
原圖鏈接  

(一)疑为气管、支气管、肺病变而诊断不明者

  • 不明原因的咯血、痰中带血,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查找出血原因。
  •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有助于诊断气管内肿瘤、支气管结核、异物等。
  • 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有助于明确气道狭窄部位及性质,尤其是引起气道狭窄的常见原因、肺部肿瘤及任何原因的肺不张。
  • 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寻找可疑或阳性痰脱落细胞学的来源,有助于发现气道内新生物和因喉返神经引起的声带麻痹。
  • X线和胸部CT检查异常者,提示肺不张、肺部肿块影、阻塞性肺炎、气管支气管狭窄、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等,有助于气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 临床已诊断为肺癌,决定性手术治疗前的术前检查、术后观察残端有无复发及愈合等对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肺脏和气管、支气管感染性病变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分泌物的吸引、毛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 对可疑有食管-气管瘘存在的病因的明确诊断。
  • 气管、支气管内新生物,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地观察到肿块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与黏膜改变情况,弥补了影像学所难以对肿块的性质做出诊断的不足。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直接钳取瘤体组织送病理、穿刺针吸、刷检、收集灌洗液等检查。
  • 对靠近肺周边的病变,即肺内肿块位于肺组织周边,电子支气管镜不能完全达到病变部位,但在X线透视下行毛刷刷检、针吸或收集灌洗及经支气管镜将活检钳伸入病变的部位进行肺组织活检术(TBLB)后钳取的组织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等。

(二)用于治疗与气管、支气管、肺有关疾病

  •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钳取。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支气管腔内肿瘤切除术、支架植入术和局部近距离放射治疗、物理治疗、球囊扩张狭窄支气管、光动力治疗等。

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

  • 肺功能严重障碍者应尽可能适当纠正后或在心电监护及充分给氧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 一般情况差、恶病质或终末期的肿瘤患者。
  • 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
  • 严重的肺部感染及高热患者最好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检查。
  • 稳定性心绞痛、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 无法纠正的低氧血症。
  • 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阻塞患者。
  • 麻醉药物过敏而无法用其他药物替代者。

尿毒症、免疫抑制、肺动脉高压、肝脏疾患、凝血系统疾患、血小板减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易导致持续性出血或大出血,术前应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必要时停服抗凝药物7天。[1]

注意事项

  • 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
  • 检查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 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以避免操作时误呛导致肺炎。
  • 检查前会对喉咙喷洒局部麻醉剂Xylocaine,操作过程中会从鼻腔提供氧气,以确保氧气的充足。
  • 操作时患者不可说话,以免声带受伤,但是操作过程中如有不舒服或是胸痛可以举手表示。

高危人群

  • 气喘病患者。
  • 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狭心症、心肌梗塞)。

禁忌症

  • 绝对禁忌

神智混乱而无法控制的病患,有出血倾向者,低血氧患者,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者,严重心律不整或高血压控制不佳者,未曾治疗之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 相对禁忌

各种疾病之末期患者,心肺功能不良者,肺动脉高血压者,气喘发作或控制不良者,大量咳血者。

临床应用

  • 摘取异物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治疗
  • 经纤支镜注射药物治疗肿瘤
  • 用纤支镜替代胸腔镜
  • 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及气管食管瘘
  • 咯血的治疗
  • 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病变
  • 激光治疗气道阻塞
  • 微波治疗肺癌
  • 冷冻治疗肺癌
  • 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
  • 通过纤支镜进行气管插管
  • 纤支镜对危重病人置放胃管
  • “支架”的应用

相关视频

什么是支气管镜?它有哪些作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