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成本会计(英语:Cost accounting)是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的财务岗位。主掌各项生产流程的核算工作,成本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运用财务会计中的原则原理、纪录、分类、汇总及分析产品在产销过程中的相关成本,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目录
涵义
在现代会计阶段,成本会计的涵义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业务,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进行全面成本分析
所谓的成本分析,是针对成本资料产生的问题追根究底,可以先从成本预测开始,帮助企业在成本控制时有明确的目标;中期则可以针对实际成本进行追踪,防止成本超出预期范围;成本控制的最后一步是对结果评价,总结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以利于下个周期成本管理的目标制定。
发展阶段
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阶段约可分为三期:
原始的成本会计
第一阶段(1880-1920): 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近代的成本会计
第二阶段(1921-1950): 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现代成本会计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 : 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业务
成本会计又可分为管理及财务两个方面,成本会计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
生产订单的审核
根据ERP管理规定,生产管理部根据销售订单生成生产订单。成本会计审核生产订单是否在销售订单的范围内。公司做到按契约生产,没有契约的只准许是市场常用产品作为备用库存所用。这些订单要有公司领导签批才准予生产,其他情况不允许安排生产,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材料出库单的审核
材料出库单根据生产订单按物料清单(BOM)展开生成。成本会计审核材料出库是否完整、准确,这就要求成本会计对公司产品的构成熟悉。有的产品 BOM 建设不完善,要督促技术中心把 BOM 建全。BOM 是物料出库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材料出库的准确性。产品没有 BOM 不能领料。一个产品的 BOM 不齐全、仓库记录不准确就会使得原材料仓库出库混乱,因为一个产品生产时物料领用会涉及到多个仓库。如果一些物料从原材料库房里不能单个领用的,比如标准件、滤芯纸等可以按入库倒冲材料出库。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跟踪
原料投入、产出成品与损耗要做到与相关指标对比,每天的消耗与产出要有所统计。每天做日报表《各产品投入产出对比表》、《各车间消耗与产品入库日报表》,并在生产会上予以公布,给各车间及公司领导提供有效数据,及时做出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决策。
生产订单完成情况要跟踪审核。当月订单当月用,上月订单月末要及时关闭,做到"当月事,当月毕",产成品入库量耗用材料按BOM展开与材料出库单进行核对是否一致,检查入库产量多而耗用材料少的现象以及无入库产品只有材料出库的现象,以确保材料出库准确、核算成本真实。[1]
月末结帐的工作清单
确保各车间单据都已经审核。材料会计把材料模块帐务结帐完毕,确保各车间各产品都具有分配系数。成本会计根据ERP管理规定把每个车间作为每一个成本中心按生产流程依次核算各成本中心的成本。由于不同车间之间产品有互相领用的现象,如果不依次核算各车间成本,混合核算就会有重复现象。
有效控制
四个有效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供企业参考。
相对成本控制法
相对成本控制是从产量、成本与收入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并以“顾客”为核心,在无损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实行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企业在多大的销量可以让收支平衡,另一方面是企业能从前瞻性的角度,根据策略面实施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法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全面成本控制法将时间跨度拉宽,但针对企业因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支出进行严格控管,亦导入财务指标做衡量,并对所有员工树立成本意识,让全员都参与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成为员工的工作职责。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则是对企业拥有的技术与员工素质条件来为每一个成本项目制定标准,当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可按照标准入帐,一来简化了帐务人员的处理工作,二者则有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成效盘点。
成本企划法
成本企划法是流行于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它舍弃了以往对于产品成本的执著,追溯产品设计到开发阶段的过程产生的无效作业所耗费成本,并建构一个主轴,随著时间进行调整与修正。成本企划法还导入了:JIT 流程(Just In Time,及时生产),许多欧美企业也采用这样的概念,除了避免过多库存的浪费,也有效控制成本,而 TOYOTA 丰田汽车是采用这样的流程中最知名的跨国日资企业,有多少订单需求,就生产相应数量的产品,有效降低员工闲置的时间,也提高生产链的效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