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仇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恩仇記》,川劇《恩仇記》高腔古裝戲大幕。
劇目介紹
范光翔根據同名揚劇移植
錢素雲陪卜巧珍到郊外春遊,與即將進京赴試的未婚夫施子章久別重逢,並約施子章於當夜初更時分在卜府後園相會。卜小姐因失羅帕而導致施子章的姐夫鄧炳如對她產生邪念。當夜,施子章赴約和錢素雲互敘衷腸;鄧炳如則潛入卜家繡樓,誘使卜巧珍受騙失身。巧珍懷孕,其父因女兒傷風敗俗氣絕身亡。施子章赴京應試高中,出任江南巡按。鄧炳如在鎮江途中,與被卜家族人趕岀家門的巧珍、錢素雲不期而遇,為了脫身,鄧竟將卜踢死。錢素雲追蹤兇犯來到金陵,向施子章訴說了卜家遭遇。同日,鄧炳如亦至金陵,見錢素雲,畏罪潛入施秀琴室內。為報鄧家收養之恩,施子章在素雲面前替姐夫再三求情。錢素雲一氣之下,夜擊法鼓,迫使施子章將鄧炳如捉拿歸案,秉公而斷。
1957年成都市川劇團首演,1982年夾江縣文工團演岀,存油印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恩仇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