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达
彭公达 (1903年3月1日 - 1928年8月7日),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秋收起义的主要负责人,年仅25岁就壮烈牺牲,妻子李金兰及岳父母家五口都为革命牺牲。彭公达是湘潭韶山人[1]。在战争年代,有许多同他们一样优秀的将才、帅才却过早地牺牲在征途上,彭公达就是其中的一位。彭公达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革命烈士。[2]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彭公达
别名:字振尧,号镇远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
出生日期:1903年3月1日
逝世日期:1928年8月7日
职业: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革命烈士
性别:男
人物简介
彭公达1903年3月1日出生在湘潭县西二区下七都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秋考入长郡中学附设甲种师范。
1923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湘潭创办湖湘小学,开办平民夜校,从事建党和工农运动。参与创建了中共湘潭城区第一个支部、国民党湘潭县党部,任县党部常务委员,负责党务工作。1926年3月,经毛泽东介绍,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秘书,参与研究和指导全国农民运动。不久又任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党支部书记,协助毛泽东为全国农民运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党组织派他回湘潭工作,任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北伐军入湘后,他积极组织群众支援北伐。1927年春任中共湖南区委农民部长和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好得很"的观点,反对国民党右派和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者诬蔑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谬论,大力推动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前,中共湖南省委采取了一些应变准备,5月20日成立临时秘密省委,他是成员之一。5月23日参加了在湘潭召开的军事会议。会后奔走于湘潭农村,组织工农义勇军,准备攻打长沙。农民围攻长沙失败后,辗转到达武汉。毛泽东、蔡和森对他在马日事变后的活动非常赞赏。6月24日,中央常委讨论蔡和森起草的湖南问题议案时,决定要他参加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湖南省委,任农民部长。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他代表湖南省委出席并作了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由他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与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回湘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8月16日他在长沙召开省委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从8月18日至30日,他多次主持召开省委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他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恢复工会、农会和党的组织,为秋收起义做准备。9月5日,他再次召集省委会议,确定长沙市15日暴动。9月8日,他与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联合署名发出“夺回长沙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的命令”。从9月9日起,铁路工人开始破坏铁路。10日长沙附近各县农民开始起义。因起义主力部队在平江、浏阳相继受挫,破坏铁路的行动也惊动了敌人,敌加强了在长沙的警戒,形势极为不利,于是果断的停止了15日长沙市内起义。此举遭到共产国际在长沙代表马也尔的反对。中共中央根据马也尔的报告责备他取消长沙暴动是临阵脱逃,立即派任弼时来湘。任弼时了解实情后,仍决定让他继续担任湖南省委书记,而中共中央却坚持要撤换他。在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上,撤销了他的省委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给予留党察看半年的处分。受到错误处分后,他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仍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3]。11月上旬,担任中共湘西特委书记。他深入城乡调查研究、恢复、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并重视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先后组建了特委直属赤卫队、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和各县游击队,约有工农武装两千人。1928年7月中旬在安源被捕。8月7日在长沙小吴门外就义,年仅25岁。[4]
1952,中央人民政府给他的亲属颁发了“烈士证”。1953年4月,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信给他的亲属,褒扬他为革命牺牲的献身精神。
生平年表
1903年 3月,彭公达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农民家庭。
1920年 彭公达考入湘潭县立中学附设师范班。参与主编《前进》周刊。
1923年 彭公达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湘潭从事建党和工农活动,任中共湘潭城区特别支部委员。
1924年 彭公达任国民党湘潭县党部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委员会秘书,湖南农民协会秘书。
1925年 彭公达联络当地进步教师,发起成立"湖南平民教育会湘潭分会",并创办平民夜校,通过上文化课,向工人、农民传播革命思想。
1926年 7月彭公达任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1月后人军事委员。
1927年 5月起彭公达任中共湖南临时省委成员,6月至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运部部长。
1927年 8月彭公达代表湖南省委出席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并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1927年 10月起彭公达任中共湖南省委工委书记。10月底至11月初,接连被免去省委书记职务,撤消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省委委员职务,降为中共湘西特委书记。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彭公达任中共湖南省湘西特别委员会书记。
1928年 6月彭公达离开湘西经过长沙赴安源进行工作。
1928年 7月彭公达被敌人逮捕。
1928年 8月7日彭公达在长沙被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重要活动
秋收起义
从1927年8月18日至30日,彭公达多次主持召开省委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他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恢复工会、农会和党的组织,为秋收起义做准备。
9月5日,他再次召集省委会议,确定长沙市15日暴动。9月8日,他与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联合署名发出"夺回长沙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的命令"。从9月9日起,铁路工人开始破坏铁路。
10日长沙附近各县农民开始起义。因起义主力部队在平江、浏阳相继受挫,破坏铁路的行动也惊动了敌人,敌加强了在长沙的警戒,形势极为不利,于是果断的停止了15日长沙市内起义。
起义性质
秋收起义是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的起义活动。南昌起义名义上是国民党民革,而秋收起义才是真正的工农武装。
起义影响
秋收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
主要贡献
1926年3月,彭公达在《中国农民》杂志上发表《农民的敌人及敌人的基础》一文,号召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与农民自卫军","解救自己的痛苦",并联络当地进步教师,发起成立"湖南平民教育会湘潭分会",并创办平民夜校,通过上文化课,向工人、农民传播革命思想。
1927年北伐军入湘后,彭公达先后组织宣传队、慰劳队、运输队、敢死队配合北伐军作战。同时,还深入乡村,大力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使湘潭成为当时湖南全省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县份之一。是年彭公达代表湖南省委出席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会上,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8月中旬,与毛泽东一道返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湖南秋收起义。曾与毛泽东等制定了发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岳阳等数县和安源在内的湘中起义,建立工农兵政权,而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与国民党"相对"的暴动计划。9月,协助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人物评价
彭公达同志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红军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思敏捷,浑身充满着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力量。
彭公达同志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他对党忠心耿耿,对革命事业无限赤诚,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维护团结,能上能下,具有坚强的党性。他热爱人民,关爱部属,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深受广大官兵和群众的敬佩与爱戴。
相关视频
巍巍丰碑照后人: 烈士彭公达!上传于 2019-01-10
参考资料
- ↑ 巍巍丰碑照后人“湖南英烈彭公达”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9-01-10
- ↑ 彭公达(公元1903年-1928年)韶山近现代人物专题网
- ↑ 彭公达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15 18:34
- ↑ 彭公达简介第一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