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是由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向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負責的國家監察機關。

發展歷程

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是由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向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負責的國家監察機關[1]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確定的《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在認真總結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王令波,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職權調整

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將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監察廳(局)、預防腐敗局和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

主要領導

主任:王令波

副主任:肖運謀、羅湘平

機構成立

1月8日上午,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工作小組組長虢正貴,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袁美南共同為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揭牌,標誌着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資訊

張家界:監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2018年1月8日,在中共張家界市委大院的機關大樓門柱上,一塊被紅色綢布覆蓋的牌匾在掌聲中被揭開,「張家界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揭牌。

一年多時間以來,在青山綠水間,張家界按照黨中央繪製的「藍圖」,以繡花功夫精細施工,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勾勒出了一幅不斷創新探索和生動實踐畫卷。

加強黨的領導 改革藍圖化為生動實踐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一系列重要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根本目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科學回答了為什麼改、為誰改、怎麼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理論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為了在張家界落實好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2]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張家界市成立了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小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任組長,站在改革第一線,帶頭當好「施工隊長」,先後6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區縣委書記及試點工作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改革試點工作,把制定實施方案作為總抓手,敲定了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將時間細化到日、責任確定到人,做到綱舉目張,為後續改革工作打好「地基」。

《張家界市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後,明確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七項任務:完成機構設置和人員轉隸,明確監察委員會職能職責,明確監察對象範圍,明確監察委員會懲治腐敗、調查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權限手段,建立監察委員會與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協調銜接機制,強化對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制約,設置派駐紀檢監察組。

在有限的時間裡,七項工作任務,樣樣任務迫在眉睫,道道題目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尤其是職能、人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序運轉最為繁重,最具挑戰性。如何在短時間內搞好融合工作,成為擺在市紀委監委面前的一道考題!

「這次改革是加強黨對反腐力量的整合,就是要通過改革,改出嶄新氣象,改出更強戰鬥力。」虢正貴提出,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動工作落實。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張家界市迅速完成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實現「形」的融合。同時,實行監督檢查與審查調查職能分離、部門分設,人員力量向一線傾斜,強化人員、職能、工作三融合,以科學配崗、開展集訓、以案代訓等方式,加快實現「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鑄,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

打鐵還需自身硬 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人員、職能、工作三融合之後,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停歇。另一大挑戰,業務上的貫通融合也很快被提上議事日程——人員轉隸之後,紀律和法律之間有一條涇渭分明的分隔線,如何擦掉這根線,打造一支執紀執法雙優的幹部隊伍是市紀委監委不懈的追求目標。

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業務培訓!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市紀委監委積極與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北戴河校區、杭州紀檢監察培訓中心聯繫,爭取了近100人參加業務培訓。共舉辦14期「一周一課」學習課堂,集中觀看了12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幹部培訓系列課程,舉辦一期為期5天的實戰業務培訓班,一期《規則》《規定》培訓班,參訓對象主要為市紀委監委機關、派駐機構和巡察機構全體人員,參訓人次1854人次。

通過種種努力,張家界市紀委監委自身業務素養提升了一大截。對此,市紀委監委並沒有滿足。作為執紀執法機關,他們充分認識到,紀檢監察機關乾的就是「打鐵」的活兒,自身更要過得硬,必須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努力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為此,他們又開啟了新一輪創新舉措:

帶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開展領導幹部講黨課、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等,嚴格貫徹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着力打造團結務實、堅強有力、作風過硬的領導班子;

進一步加強內部監督,出台紀檢監察幹部「五個一律」,建立廉政檔案,開展區縣紀檢監察機關內部巡察「回頭看」;

主動接受外部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並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舉辦政協委員走進市紀委監委活動,向黨外人士通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聘請14名各界人士擔任特邀監察員;

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加大幹部交流任職力度,注重培養年輕幹部;堅持刀刃向內,嚴防「燈下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函詢33人,立案12人,處分8人,組織處理17人,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界市「留置第一案」田永紅案,僅5天時間成功辦理,刷新了辦案時間「短紀錄」,打好了全面融合的第一戰!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治理優勢真正轉化為治理效能。相關數據顯示,一年多時間以來,市紀委監委共立案1510件,處分1216人,創紀律檢查機關恢復重建40年來高峰!

整合反腐敗資源 鐵腕懲治腐敗成效彰顯

在改革試點之前,張家界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監察範圍過窄、沒有做到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全覆蓋的情況。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就是要與時俱進,把紀檢監察的領導權、反腐敗鬥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把反腐敗資源集中起來,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最終形成合力懲治腐敗,真正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針對種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在監委和紀委合署辦公後,市紀委監委緊緊抓住懲治這一手不放鬆,對腐敗分子露頭就打、絕不姑息,對「四風」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堅持系統辦案思維,一個領域一個領域查深查透、深入解剖,查處了農業、政法、檢察、國土、人防、商務、醫療、國資委等領域的系列窩案、串案,極大地震懾了腐敗分子。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立案查處了32名涉嫌行賄犯罪人員,112名黨員幹部投案自首和主動交代問題,不敢腐的震懾進一步彰顯。

相對於「遠在天邊」張牙舞爪的「老虎」,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蠅貪」給群眾的感受更真切,對群眾的傷害更直接。監察體制改革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着力打通監督監察「最後一公里」:

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劍指群眾身邊「蠅貪」「蟻腐」,嚴肅查處了彭萬國、覃桂平等村幹部「小官大貪」案件,

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共發現問題線索2002條,立案查處614人,組織處理870人,移送司法機關20人,追繳資金2694.91萬元,退還群眾1105.07萬元。

堅持掃黑除惡與基層「拍蠅」相結合,嚴查「保護傘」「關係網」「黑後台」「消息樹」,全市受理涉黑涉惡類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450條,嚴肅查處了龍期斌、趙新華等涉黑涉惡典型案件,積極回應群眾期盼。

堅持抓早抓小,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有效推動從重懲戒查處到重監督預防轉變,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682人次,分別占比70.8%、19.8%、3.2%、6.2%,結構更加合理。

「過去的一年,我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袁美南擲地有聲地說道,要不斷推動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加強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參考文獻

  1. 監察機關有哪些,搜狐,2019-07-24
  2.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何勢在必行?,搜狐,201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