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家在洹上

家在洹上》是在殷都区农民作家影视作品《殷都护鼎记》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改编而成,由上海上影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北京时代电影有限公司、上海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共安阳市殷都区委员会、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王大鹏执导兼编剧,袁立曹征宋丹丹、韩童生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批爱国人士和普通农民共同保护文物司母戊鼎的故事。于2006年7月16日开机,2009年2月21日在BTV影视频道首播[1]

目录

剧情简介

四十年代日军占领安阳时,上官村村民挖出了商朝的一对盉(村民称之“高射炮”)。考古学者黄毅唯对殷墟做过比较深入的考察,通过追查甲骨文得知了武丁墓的大概位置,毅然带着学生李古桥和秦雪萍以实习为名来到上官村寻找武丁墓的下落。考古系学生秦雪萍的父亲秦绪川是一个十分富有的古董商,得知“高射炮”出土后也接踵而至。驻安阳的日军司令官山本佑一朗是秦绪川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东方人类学时的同学,秦绪川的到来使他意识到什么,于是也搅了进来,一心要把中国古代珍贵的文物掠夺到手。

一对盉的事件结束后,通过刘长乐爷爷的地契,又在地里挖出了“司母戊”(现称“后母戊鼎”)。在日本侵略者监视和防范下,秦绪川、黄毅唯等人顺利把其带上了太行山

幕后花絮

游弋在各种时装剧里风情万种的小女人袁立,扎起头发穿起小褂满口河南话,摇身一变成了抗战时期的一个盗墓贼的泼辣老婆。袁立,宋丹丹,蔡国庆,这些明星大腕儿都开始说“中”了,成了“全中国都在学河南话”。

袁立的河南话可以“蒙”住河南人,以至于在饭店吃饭时蒙老板说自己是焦作的。

宋丹丹在剧中戏份不算多,她演一个有点疯癫的村妇“猪不拱”。宋丹丹的河南话学得特别快,被袁立称为“宋快手[2]”。而制片人则称其“好人宋丹丹”,因为她为这部戏付出很多,片酬却拿得很少。

“谐星”宋丹丹这次友情出演也是下了“血本”了,在安阳不到五天的时间里,就被蚊子给叮了六十多个包。以至于丹丹一直向她的好朋友——该剧的制片人刘信义嚷嚷“要按蚊子叮的包算钱”。

开机时,袁立满口河南话,但是北京电视台播出时改为普通话版,让她白交了学费。

评价

《家在洹上》一开头关于真假甲骨文的争执就很引人注目,接下来的盉,也就是剧中农民们通称的“高射炮”成为了剧中的一大悬念。兄弟间、学者与农民间、中国农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层层矛盾全部围绕“高射炮”展开。这其间有可笑的“美人计”,也有与日本侵略者的惨烈搏杀。

该剧对司母戊鼎出土发掘及惊险的保护工作演绎得客观生动,剧中刘长乐等中国农民并不是清一色的英雄人物,而是有私心、有缺点却没有丧失爱国心与正义感的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这部略带喜剧色彩与乡土气息的爱国题材电视剧虽然有些另类,但剧中的国宝无时无刻不在牵动人心,在纷争背后的爱国情怀则格外动人(北京娱乐信报评)。

视频

家在洹上 相关视频

家在洹上,精彩片段
家在洹上:杜小月袁立真够大胆的,既然反推男子,脸不改色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