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夷陵长江大桥

夷陵长江大桥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北起宜昌市体育场路,沿胜利三路向南依次跨鸦宜铁路、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越长江后经点军区五龙村与江南大道以互通立交相衔接。夷陵长江大桥上距三峡大坝28公里,距葛洲坝7.6公里,下距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4.8公里,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约14公里。

夷陵长江大桥全长3246米,主桥长936米,桥面宽23米,桥址区江面宽约800米,最大水深约23米。大桥总投资达6.136亿元人民币,于1998年11月28日开始施工,2001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目录

简介

毗邻磨基山、横卧长江的是夷陵长江大桥,总投资6.1亿元,于1998年11月28日动工。全长3246米,主桥长936米,桥面宽23米,是长江上唯一的一座三塔倒Y型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斜拉桥,其跨度在同类桥梁中为世界之最。大桥在建设中先后运用了20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桥于2001年底建成通车。至此,宜昌市已拥有枝江铁路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4座长江大桥,驾起了宜昌经济腾飞的桥梁。

于1998年11月28日动工,总投资6.1亿元人民币。桥梁全长 3246米 ,其中主桥长936米,桥面宽23米。跨江主桥为三塔单索面斜拉桥,跨径为 120m + 348m + 348m + 120m ,两个 348米 的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结构桥梁中位居第一[1]。倒Y型主塔高 126m ,钢绞线斜拉索,混凝土主梁宽 23m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

塔基础采用16根直径2m的钻孔柱桩,每桩长42.0m,承台尺寸16m × 16m,边塔基础采用11根直径2.0m的钻孔柱桩,桩长北边塔为44.0m,南边塔为34.0m,承台平面尺寸14m× 16m,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只是在细部尺寸上不同。塔身上段采用的倒置的Y形构造,三塔高度不等,边塔高度相同,边塔及中塔纵向尺寸分别为5.5m和7m。

该桥于1998年11月动工兴建,2001年12月竣工通车。该桥获2002年“鲁班奖[2],2004年获“詹天佑杯”。

工程概况

夷陵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联系宜昌市南、北两岸跨越长江的城市桥梁。桥位距葛洲坝水利枢纽大坝下游约7.6km,桥址区江面宽约800m,最大水深约23m。建设结合桥址区航道具体情况,大胆创新,首次提出单索面三塔斜拉桥方案,其2 x 348m的主跨为国内第一,在同类型桥梁中亦属世界首位。大桥工程全长3.246km,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主桥是国内第一座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三塔斜拉桥,跨度(m)布置为38+38.5+43.5+2x348+43.5+38.5+38八跨连续,主桥长936m,总投资6.136亿元。主桥桥面宽23.0m,设四条机动车道,车道外侧各设2.0m宽人行道,桥面中间索区宽3.5m。

中塔基础采用16根直径2m的钻孔柱桩,每桩长42.0m,承台尺寸16m × 16m,边塔基础采用11根直径2.0m的钻孔柱桩,桩长北边塔为44.0m,南边塔为34.0m,承台平面尺寸14m× 16m,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只是在细部尺寸上不同。塔身上段采用的倒置的Y形构造,三塔高度不等,边塔高度相同,边塔及中塔纵向尺寸分别为5.5m和7m。

斜拉索置于桥面中央,断面上每个编号的斜拉索均由2根组成,间距1.2m,梁上索距主跨8m,边跨5.5m,塔上索距约1.6m。每个边塔都布置了18对斜拉索,中塔上布置了32对斜拉索,全桥共236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全封闭新构造,无粘结锚具。单根钢绞线直径为15.24mm,镀锌钢绞线外包PE护层,内注油性。钢绞线强度=1770MPa,容许应力=0.45。斜拉索共重1225t。

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高3.0m,顶板宽23.0m,底板宽5.0m,两侧悬臂板悬臂长度3.5m。主梁边跨与边塔处0号块共长131m,均采用膺架现浇施工。中塔处0号块现浇长度22m。两主跨主梁采用预制悬拼施工,主梁预制悬拼梁段间隔40m左右设一道0.5m宽湿接缝,其余均为干接缝。除合龙段外,主跨共设7个宽湿接缝。梁体预制块标准长度分别为4.0m。标准节段重160t。

主桥钢材用量约5673t,斜拉索钢绞线共重1225t,混凝土约43898立方米。

视频

夷陵长江大桥 相关视频

实拍夷陵长江大桥
印象宜昌:初夏随拍,夷陵长江大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