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合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百合属(学名:Cardiocrinum (Endl.) Lindl.)是百合目、百合科下的一个属,基生叶的叶柄基部膨大形成鳞茎,但在花序长出后随即凋萎;小鳞茎数个,卵形,无鳞片。茎高大,无毛。叶基生和茎生,后者散生,通常卵状心形,向上渐小,叶脉网状,具叶柄。花序总状,有花3-16朵;花狭喇叭形,白色,具紫色条纹。蒴果矩圆形,顶端有一小尖突,基部有粗短果柄,具6钝棱并有多数细横纹。种子多数,扁平,红棕色,周围有窄翅。[1]
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湖北、湖南、西藏、四川、陕西、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和江苏)。生长于海拔600-2300米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草丛中。
大百合属为短寿多年生粗壮鳞茎花卉,花狭长喇叭形,白色内具紫色条纹,硕大雅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鳞茎富含淀粉,可食用;果实可入药,中国民间已将大百合作为中药广泛运用,并研制出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散瘀功效的药品百合七。
植物学史
因其植株高大,网状脉显著区别于百合属植物而得名。
形态特征
基生叶的叶柄基部膨大形成鳞茎,但在花序长出后随即凋萎;小鳞茎数个,卵形,具纤维质的鳞茎皮,无鳞片。茎高大,无毛。叶基生和茎生,后者散生,通常卵状心形,向上渐小,叶脉网状,具叶柄。
花序总状,有花3-16朵;花狭喇叭形,白色,具紫色条纹;花被片6,离生,多少靠合,条状倒披针形;雄蕊6,花丝扁平,花药背着,丁字状;子房圆柱形,花柱长约为子房的1倍,柱头头状,微3裂。蒴果矩圆形,顶端有一小尖突,基部有粗短果柄,具6钝棱并有多数细横纹。种子多数,扁平,红棕色,周围有窄翅。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300米山坡林下阴湿处或草丛中。野生大百合属植物一般生长在落叶阔叶林山坡阳面的中下部或林窗边缘,那里土壤肥沃湿润,光照不强烈;大百合属生长地区都有较长时间的冬季。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湖北、湖南、西藏、四川、陕西、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和江苏)。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大百合属种子秋季成熟后立即播种,种子通常需要经过两个低温阶段才能萌发,所需时间18-19个月,种子的长时间休眠严重影响了其育种。种子适宜在5℃下干燥保存以及埋藏深度应在2厘米之内。
分球繁殖:是在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后,从成年母株上剥离小鳞茎另行栽植。视更新鳞茎的大小和栽培条件,一般培养3-4年才能开花。大百合属不宜频繁分栽,只有当植株过分拥挤时才能调整,一般每隔3-4年于秋季分栽1次。传统的分球法繁殖虽然效果较好,但繁殖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扦插繁殖:是较为高效的方法,操作简单,繁殖系数高,是保存种质资源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影响扦插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外源激素、鳞片重量、鳞片位置等。适宜的激素(IBA、NAA)浸泡可有效提高扦插成活率;一般较重的鳞片成活率更高;中层鳞片带菌不多,腐烂率不高,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综合条件下繁殖系数最高;外层鳞片和较重的鳞片所含营养物质丰富,扦插成活率也因此较高。低温冷藏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荞麦叶大百合鳞片的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数;采用斜插的方式最好。
下级分类
大百合属共3种,1变种。中国有2种,1变种。
荞麦叶大百合 Cardiocrinum cathayanum (Wils.) Stearn (Wils.) Stearn,1948
大百合 Cardiocrinum giganteum (Wall.) Makino (Wall.) Makino ,1913
日本大百合 Cardiocrinum cordatum (Thunb.) Makino (Thunb.) Makino,1913
云南大百合 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 yunnanense (Leichtlin ex Elwes) Stearn (Leichtlin ex Elwes) Stearn ,1948
主要价值
大百合属为短寿多年生粗壮鳞茎花卉,花狭长喇叭形,白色内具紫色条纹,硕大雅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鳞茎富含淀粉,可食用;果实可入药,中国民间已将大百合作为中药广泛运用,并研制出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散瘀功效的药品百合七。大百合属植物自花授粉,可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影响,是研究杂交育种的良好材料,也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