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花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多花兰(学名:Cymbidium floribundum)是兰科兰属的一种附生植物。花茎直立或稍倾斜,花序长20~30cm,着花20~40朵,花红褐色。叶长椭圆形,2~4枚着生于大型的假鳞茎上。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分布于中国、印度亚洲国家。多花兰其叶革质肥厚,并具有光泽,抗旱防寒力强,花色繁丽多姿,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较理想的盆栽花卉之一。

形态特征

附生植物,假鳞茎近圆柱形,长1.5~2.5 cm,宽约1 cm,包藏于宿存的叶基内。叶2~4枚,近直立,矩圆状倒披针形,较厚革质,长22~27 cm,宽3.5~4.7 cm,先端急尖或钝,具明显的中脉,基部明显具柄;叶柄纤细,长15~23 cm,宽4~5 mm,腹面有槽,关节位于近中部。[1]

花葶自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外弯,长16-28(-35)厘米;花序通常具10-40朵花;花苞片小;花较密集,直径3-4厘米,一般无香气;萼片与花瓣红褐色或偶见绿黄色,极罕灰褐色,唇瓣白色而在侧裂片与中裂片上有紫红色斑,褶片黄色;萼片狭长圆形,长1.6-1.8厘米,宽4-7毫米;花瓣狭椭圆形,长1.4-1.6厘米,萼片近等宽;唇瓣近卵形,长1.6-1.8厘米,3裂;侧裂片直立,具小乳突;中裂片稍外弯,亦具小乳突;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褶片末端靠合;蕊柱长1.1-1.4厘米,略向前弯曲;花粉团2个,三角形。蒴果近长圆形,长3-4厘米,宽1.3-2厘米。花期4-8月 。

生长分布

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或石缝沉积的腐殖壤土之中,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一般在4.5-5之间,海拔100-3300米。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印度、尼泊尔、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盆栽管理

家庭盆栽多花兰一般用分株法繁殖,采用腐叶土,山灰,砂、干牛粪或腐熟的鸡鸭粪作培养土,配比以4:2:2:2为宜。多花兰虽抗干旱,但栽培时在夏季仍不能放置阳光直射处,以防过度暴晒而生长不良,叶面产生日灼。因此,夏秋应加强遮荫管理,荫蔽度在60%即可安全度夏,在空气干燥时每天可对叶面喷水一至二次,为了防止根系腐烂,平时谨防盆土过湿和吸水过多。多花兰在生长旺盛期每一至二周施一次腐熟的畜蹄片水或稀薄的饼肥水。人冬后可进行一次翻盆松土,同时除去枯叶腐根,加施一些有机肥或骨粉,以利于次年春芽的萌发和早春花芽的分化有足够的养料供给。

药用价值

多花兰的根可作为药用部分,夏、秋采收,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辛、平。滋阴清肺,化痰止咳。主治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咯血、头晕腰痛、尿路感染、月经不调、风湿痹痛。多花兰的假鳞茎亦可作为药用部分,性味甘、淡、微涩、平。清热解毒,补肾健脑。

应用:

  1. 跌打损伤、扭挫伤腰痛。假鳞茎9~15克,水煎服(可况酒)。研粉则用6克左右,白酒调服。另以适量浸酒外搽。或配山乌龟、臭牡丹根捣烂敷。
  2. 肾虚腰痛。假鳞茎15克,女贞、火把果(救兵粮)、金樱子、瓦韦各9克,水煎服。
  3. 神经衰弱、头昏头痛。假鳞茎30克,大枣10个,煎水或炖猪瘦肉吃。

全草:辛,平。清热解毒,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瘰疬,石淋,小儿夜啼,淋浊,带下病,疮疖。

下属介绍

台兰(Cymbidium floribundum var.pumilum),又称小蜜蜂兰、蒲兰、金棱边、蜂子兰、串兰、方兰。台兰与原种多花兰甚相似,但较矮小,叶片短而窄,假鳞茎也较小。叶片光亮,叶脉也不像多花兰那样明显。花茎长15~30厘米,直立或向斜上方生长,挺直,有花15~40朵,花稍小,红褐色,无香味。花期4~5月份。中国栽培较普及,在日本栽培较多。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变型:Cymbidium floribundum f. virescens

保护级别

野生多花兰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