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博物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國立科學博物館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地址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7-20 成立日期 明治04年10月 收藏類別 科學博物館 |
國立科學博物館,位在上野公園,館內展示宇宙、恐龍到日本原生生態系,還有全球最新科技等超過2萬5,000件展品供旅客探索,是全日本最大的科學博物館。
在國立科學博物館可以看見許多真正的展品,也有許多互動學習的機會。博物館以「人類與自然共生」為宗旨,致力提高民眾對地球、生命、科學與技術的關心,同時促進人們思考「該如何讓人類與自然界、科學與技術之間和諧共處」,以此為任務積極活動。本館展品豐富,包括:忠犬八公,知名的熊貓標本,16世紀掉落在中國的南丹隕石碎片等等。在日本文物區則主要陳列日本氣候、地理與歷史相關的展品。
博物館中不可錯過的特點之一,就是360度球型全景劇院。博物館內能體驗各種科學物理現象,也有為小朋友規劃的室內展示室,還有禮品店販售恐龍周邊及其他科學相關商品。[1]
館史
- 明治04年10月 在湯島大教堂設立展示廳,作為教育部的觀賞設施
- 1905年3月 以教育部博物館的名義進行的首次公開展覽
- 明治08年4月 改名為“東京博物館”
- 1902年1月 在上野山內町和西重根寺遺址(現位於東京藝術大學)所在地部分完成了新建築,東京博物館更名為“教育博物館”(今年是開學年)
- 1897年7月 更名為“東京教育博物館”
- 大正03/06 成為獨立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東京教育博物館”
- 1926年6月 更名為“東京博物館”
- 大正12/09 關東大地震造成的所有設施和標本丟失
- 2006年2月 更名為“東京科學館”
- 1948年6月 根據《教育部法》成立“國家科學博物館”,總務部和課程部
- 1952年1月 文理學院已改組為業務科和文理科。
- 1964年4月 隨著教育部法律的部分修訂,將增加自然歷史科學研究中心的職能,並加強研究體系。將文理學院改組為第一研究室和第二研究室,並新成立了極地科學系。此外,整合了白金國家自然教育公園,建立了“附屬自然教育公園”。
- 1973年9月 由於修訂了《國家學校建立法》,極地研究中心成為了“國家極地研究機構”。
- 1974年4月 將人類研究實驗室改組為人類研究部門
- 1976年5月 在筑波地區設立“筑波實驗植物園”
- 2001年4月 成為國家科學博物館
- 2005年6月 在筑波地區竣工的“昭和紀念筑波研究博物館”
- 2006年7月 成立標本材料中心和分子生物多樣性研究材料中心
- 2008年6月 被指定為日本館的重要文化財產(前東京科學館本館)
- 2011年3月 筑波地區自然史標本館落成
- 2012年4月 新宿分公司及產業技術史信息中心遷至筑波地區
- 十一月 在筑波地區自然史樣本樓一樓開設“參觀空間”[2]
展覽配置
常設展覽
介紹日本美術館和環球美術館的常設展覽。
- 日本館:
- 日本列島的性質:在日本群島,由於其複雜而獨特的地質歷史,許多物種反復出現,繁盛並滅絕。從日本土地最初從大陸邊緣分裂到形成群島的這段時間,這些埋在岩石中的前世生活的證據說明了這種動態和變化的歷史。
- 日本列島的歷史:從地球年代學的角度來看,日本群島由於地殼運動而經歷了快速的波動,這導致形成了複雜的地質結構和豐富的山區地形。日本群島有四個不同的季節,受到季風和洋流的強烈影響。自然環境複雜的地形和氣候導致了多種形式的生活。
- 日本列島的生物:通過重複大約170萬年的冰川和冰川間週期,這些生物的多樣性通過海峽從大陸遷移到日本群島,而該海峽在冰川期變成了陸地。在間冰期階段,當它們被海洋從大陸上切下時,這些活生物體因適應日本島嶼自然環境的變化而適應氣候變化和復雜地形的獨特分化。
- 日本人與自然:大約40,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在亞洲東部邊緣遇到了一片森林和海洋豐富的土地,他們開始在日本群島定居。此後,其他各族人民將他們獨特的文化帶到了這些島嶼。這些民族聚在一起,同時仍保留其文化的特定方面。我們的祖先通過陶器的發明,植物的種植和其他技術巧妙地與日本列島的自然環境互動。
- 觀察自然的技術:自其歷史開始以來,日本列島人民就敏銳地觀察了周圍自然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常生活也使我們獲得了製造業和工業界的獨特性。從他們自己的時間流傳至今的工具,儀器,工藝品和文學作品,展示了我們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活動。
- 全球館
- 地球動物:地球上哺乳動物和鳥類生命的多樣性證明了地球生態系統的豐富性質。這裡展示的標本仍然傳達了這些物種的力量和耐力。所展示生物的多樣性說明了自然世界的複雜性。需要什麼來確保不同物種的持續生存並避免滅絕的威脅?
- 有孩子家庭的探索區:這是一個供4至6歲的孩子及其監護人使用的展覽室。目的是在孩子和父母“玩耍”時激發他們之間的交流,並培養他們的感覺和思考能力。
- 科學技術進展:在全球環境檢測器中,半實時地介紹了顯示地球上的波動的圖像和數據。有許多互動式顯示器,可以直觀地體驗與光和磁有關的物理學,這是觀測技術的基礎。地磁和磁場是通過諸如羅盤之類的熟悉現象進行解釋的。
- 地球調查技術:在全球環境檢測器中,半實時地介紹了顯示地球上的波動的圖像和數據。有許多互動式顯示器,可以直觀地體驗與光和磁有關的物理學,這是觀測技術的基礎。地磁和磁場是通過諸如羅盤之類的熟悉現象進行解釋的。
- 生物多樣性–我們都屬於同一個生態系統:地球生命的進化已經產生了大約一千萬種不同的物種。儘管所有物種都具有生命有機體的基本特徵,但每個物種的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已適應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沒有任何物種孤立地生活;我們的生活錯綜複雜。
- 地球歷史上的導航員:基於史詩主題“宇宙的歷史”,“生命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時光倒流,並通過標本,文件和視頻體驗了138億年的歷史。它是連接全球畫廊展廳的核心。
- 生命的演變-探索恐龍進化的奧秘:今天,爬行動物和鳥類是完全不同的動物。然而,研究恐龍彌合了兩者之間的鴻溝。有無數的奧秘,包括恐龍的起源,它們的大小增加,多樣性以及它們的滅絕。我們可以從化石的無聲見證中學到多少?
- 生命進化–從地球起源到人類生存:自大約40億年前開始以來,由於正在進行的環境適應過程,生命形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由於出色的敏捷性和推理能力,屬於哺乳動物群體的人類已經獲得了高度發展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使人類能夠將觸角伸向地球的各個角落。在此展覽中,您可以追踪進化路徑,並學習動植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探索自然結構-我們的世界如何運作:廣闊的宇宙,生命及其組成部分的奧秘,以及支配這些事物的法律……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是所有科學認識的基礎。介紹了使我們拓寬了視野並改變了我們對自然的理解的發現,以及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們。
- 大型視頻演示:在全球畫廊1F上放映的視頻演示文稿“生命的開花”和大型視頻演示文稿“地球的景象”,在以下位置上進行了大型視頻演示文稿“生命與死亡的領域”的演講[3]
劇院36◯
劇院36◯是球形3D影院,是一種電影體驗,觀眾可以站在橋上,四周由直徑12.8m的無縫視頻和聲音包圍。在全方位360度可見的電影中,劇院產生了三維感,這是世界上同類電影中的第一個。
特別展覽
當前開放或預定的 特殊展覽和計劃展覽的介紹。
過去的展覽
本部分的特色是過去永久展覽的在線複製以及為過去特殊展覽和計劃展覽生產的網絡內容。(請注意,該內容目前不在博物館展出。)[4]
交通
開館時間
9:00~17:00 週二週三週四週日國定假日
9:00~20:00 週五週六
※依季節或時期而有所變動
※最後入場時間為營業結束前30分鐘
休館日
公休日: 週一新年假期公休日若遇國定假日則隔日休息
12月28日 - 1月1日
消毒期間 6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