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唎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唎咧,即口簫,黎族吹奏樂器[1],流行於海南島各地。由7支從細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包括吹嘴在內,全長約20厘米,上細下粗,共6個按音孔。最上一節細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內插入麥杆片或樹葉片以吹奏。音色圓潤、柔和、清亮,有效音域在1個八度以內(d2—d3)。現製成高、中、低三種形制,改用嗩吶雙簧葦哨,音量增大,音域為13度,用於獨奏及合奏。

基本內容

唎咧外形和嗩吶杆相似,是由若干節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是黎族人民喜愛的單簧氣鳴樂器,相傳已有幾百年歷史

唎咧:黎語音譯,又稱「 口簫」,是 黎族人民喜愛的單簧氣鳴樂器,相傳已有幾百年歷史[2]

唎咧外形和嗩吶杆相似,由若干節大小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每節上都開有一個圓形音孔。原始的唎咧僅有5孔,到了20世紀50年代,流行於樂東昌江和東方一帶的西路唎咧,發展為六節六孔,全長約22厘米,在上端竹管上開有一個隙口,插入麥稈或樹葉等作為簧片,可吹出 8個音;流行於通什、保亭一帶的東路唎咧,則為七節七孔,但最上一孔作為裝飾用。

目前,民間常用的唎咧,多為七節六孔。以蘆葦片作簧片,用竹片削薄後綁在竹管的背面。

唎咧多為吹奏者自製自用,故形式各異,長短、大小不一,有六、七、八、九孔之別,調子也各異,既有像鋼筆那樣大的小唎咧,也有像低音嗩吶那樣長的大唎咧。使用的簧片,有的像西洋樂器單簧管的哨片,也有使用嗩吶哨的。

唎咧的音色類似管子的高音區,明亮而富有特色,富於歌唱性,宜於表現歡快、熱情的曲調。低音豐滿、圓潤,中音清晰、柔和,惟高音尖銳、單薄。吹奏唎咧,方法基本與小嗩吶相同,用氣息控制音準和音色,並吸收了單吐、雙吐、花舌、滑音、斷音、頓音等不同的技巧。

視頻

唎咧 相關視頻

黎族樂器演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