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和田市是和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玉龙喀什河西岸。东邻洛浦县,西、南、北与和田县相接。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1513千米。总面积46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2012年)。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1]等民族。全市辖4个街道、2个镇、6个乡: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吐沙拉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市政府驻奴尔巴格街道乌鲁木齐北路。

全市南高北底,北宽南窄,由南向北倾斜。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不寒,春季多风沙浮尘天气,年均气温12.2℃,年均降水33毫米。315国道东西向贯通市境,有民航班机通乌鲁木齐。特产有和田玉、艾得莱斯绸、和田地毯、和田石榴酒、玫瑰花等。古迹有约特干汉代于阗国遗址、买里克阿瓦提古城遗址、加玛清真寺、回族清真寺、和田城墙等。景点有有昆仑公园、丝路公园、千里葡萄长廊、地区博物馆,以及和田大巴扎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旅游区。

目录

历史沿革

和田地名,史籍有多种记载。《唐书·西域传》:“于阗或曰瞿萨旦那,亦曰涣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国:“唐言地乳,取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又称:“瞿萨旦那国,周四千余里,沙碛大半。”瞿萨旦那为国名,含义是“地乳”。

《大唐西域记》有如下记载:昔于阗国王暮年无嗣,于是祈祷天神,请求继嗣。忽间神像前额剖裂,出一婴孩。全国上下欢庆。但婴儿不食人乳。国王恐其夭折,又去神前求助养育之法。突然神前地面隆起一包,形状如乳,婴儿吮饮,长大成人,继承王位,世代相传。因为“于时地乳所育,因为国号”。可见于阗王为“大地之骄子”,使用“瞿萨旦那”为国名应是众望所归。但地名则称作于阗或豁丹未变。元代以来史书有兀丹、忽炭、斡端等,都是和阗或于阗的不同译名。和阗和于阗是古代南北方民族语言的不同称谓,有所差异。

和田历史悠久,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置于阗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地当吐蕃要冲。《新唐书》称作西山城。

北宋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元代为察合台阿鲁忽的封地,曾设置斡端宣慰使元帅府。明朝复称于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设和阗办事大臣,辖额里齐、哈拉哈什、玉珑哈什、齐尔拉、克勒底雅、塔克等六城。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州治额里齐(伊里齐),隶喀什噶尔道。

1913年改直隶州为和阗县。1920年置和阗道,和阗县属和阗道。1928年属和阗行政区,1943年属和阗督察专区。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和阗县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1984年和田县析置和田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和田市常住总人口186127人,其中:奴尔巴格街道19301人、古江巴格街道23716人、古勒巴格街道23803人、纳尔巴格街道29125人、拉斯奎镇23510人、肖尔巴格乡30847人、伊里其乡21313人、古江巴格乡10922人、阿合恰管理区3590人。

2003年,和田市总面积155.04平方千米,总人口184498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即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市政府驻市区乌鲁木齐北路。

2006年7月11日,洛浦县吉亚乡、玉龙喀什镇与和田县吐沙拉乡正式划归和田市管辖。两乡一镇划归和田市管辖后,和田市管辖区域变为五乡、两镇、一个管理区、一个工业园区和四个街道办事处。和田市的行政区域面积由155.04平方千米扩大至465.84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9.25万人增加到27.19万人。

2010年5月设立阿克恰勒乡。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2个镇、6个乡: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吐沙拉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田市常住总人口322300人,其中:奴尔巴格街道24134人,古江巴格街道34567人,古勒巴格街道27919人,纳尔巴格街道37338人,拉斯奎镇25231人,玉龙喀什镇22614人,肖尔巴格乡39331人,伊里其乡22646人,古江巴格乡13680人,吐沙拉乡48468人,吉亚乡22071人,阿合恰管理区4301人。

视频

和田市 相关视频

和田市精彩航拍
走进和田市 世界玉都 大美和田

参考文献

  1. 塔塔尔族,搜狐,2018-02-03
  2.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政府网,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