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同里镇(吴语:dongli-alanghang)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市辖区),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8日公布了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同里镇为其中之一。同里连同周庄、甪直三个江南水乡古镇也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名单。

同里镇是2019年中国百强乡镇。

目录

历史沿革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

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尚属村市,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后,同里属吴江县感化乡。

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

元明时同里渐移至南,因镇内三条东西向市河,成”川“字型,又名”同川“。屯村汉代成集市,始称”屯市“,唐初已达兴盛时期。宋建炎年间,居此地者千余家。

元明时”易市为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其弟士德据吴江,分兵谭道济守屯市东关,控扼守秀州、松江二要冲。明嘉靖年间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后居民稍增,自成市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屯村属吴江县久咏乡。

乾隆年间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原居同里镇中,水民安数亩的放生河塞筑屋,”亦成闹市“,称”新填地“。镇域继续向东南扩张。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区域自治。

民国元年,同里设市公所。

1985年10月,同里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2年7月,屯村乡撤乡建镇。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镇发展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2]。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顾长卫导演曾导演过同里宣传片《千年艳遇,情归同里》。

发展中的同里 ,以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同里镇国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视频

同里镇 相关视频

江南水乡同里古镇,这是我去过最美的古镇!
同里古镇,遇到最美水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