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岩石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岩石窟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南郊的南岩山南岩寺,1987年被列為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南岩山為丹霞地貌景觀,山下有天然形成的內凹洞穴,洞口呈半月形,洞口寬60.6米、高14.93米,洞深29.2米,洞內面積達1770平方米。現存石窟開鑿於南宋嘉定年間,石窟內沿洞壁開鑿有石龕28座,佛教造像45尊。主龕內存主尊釋迦牟尼佛及兩弟子、兩菩薩、兩天王造像。主翕兩側各存九個圓形拱龕,為十八羅漢造像。羅漢造像兩側另有三世佛佛龕一鋪五尊造像,存水月觀音造像、維摩•文殊問疾品造像、聽法倍眾造像、男女供養人造像等。佛龕上周浮雕存雲紋與山形、菩提樹等佛傳故事。

詳細介紹

南岩石龕於晉代建寺,唐末宋初時期初具規模,後經元、明、清等朝代的完善,形成江南一處頗具特色的石窟寺廟。

石窟,是石窟寺的簡稱,為佛教寺廟建築的一種,系山崖開鑿而成,起源於印度。我國開鑿石窟以北魏至隋唐時最盛。著名的石窟有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的雲岡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等。

南岩石窟洞口寬70米,深30米,高近30米,可容1000餘人。據史籍資料考證,北魏太和年間(477--499),佛教徒在此鑿岩建寺,至今已有15000多年歷史,後人在此寺內建殿門、堂廟、鐘樓及架橋亭,並在寺內石壁上鑿如來、觀音、普賢、文殊、十八羅漢諸佛像和應真天神之像,配以木雕、泥塑及泥石混於一體(佛像頭為泥塑、佛身及基座石鑿而成)的佛、菩薩、羅漢諸像,共近百尊,其中從洞壁雕鑿出來的佛像40尊,排列為上下兩層,環列於石壁問,主佛像坐高2.5米,石佛像頭頂及佛像左右洞壁上均刻有雲彩、花紋、飛天及佛教故事圖案,線條柔軟而流暢,富有質感,雕塑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觀之,諸佛如坐彩雲中」,給人一種身臨仙境佛地之感,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藝。另有摩崖石刻10餘幅,依岩環列成半圓形,石窟前有池塘一口,約400平方米,為寺廟放生池。

地理位置

南岩石龕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江西弋陽縣龜峰景區內。

文物價值

南岩寺的單窟體積超過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奉先寺寬36米,深41米),形成時間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接近(雲岡石窟開鑿於460年,龍門石窟開鑿於494年,南岩石窟開鑿於477—499年),窟內佛雕、石刻風格與四大石窟一脈相承[2],江南極其罕見。其所保留下來的石刻衣冠服飾、建築形制、裝飾紋樣等形象,為研究我國歷代佛教傳播、佛學文化、石刻文化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材料,有其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南岩寺於1959年11月即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南岩石窟 相關視頻

南岩寺宣傳片
航拍弋陽龜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