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弋陽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弋陽縣(三清山景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弋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游。東與橫峰、鉛山接壤,南與貴溪毗鄰,西連貴溪、成年,北與樂平、德興交界。縣境東西寬27千米,南北長76千米,總面積1593平方千米。總人口3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3萬人。

全縣轄1個街道、9個鎮、5個鄉:桃源街道、弋江鎮、曹溪鎮、漆工鎮、樟樹墩鎮、南岩鎮、朱坑鎮、圭峰鎮、疊山鎮、港口鎮、中畈鄉、葛溪鄉、灣里鄉、清湖鄉、旭光鄉[1]。共有7個居委會、129個行政村、25個分場。縣政府駐弋江鎮。

地處弋陽-玉山丘陵盆地西部,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南北兩端為低山丘陵,山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7.1%。境內河流分屬信江和饒河水系。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溫18℃,年降水量1816毫米。有蛇紋石、石棉、大理石、石灰石、煤、鋅、鋁、銀、銅、錳等礦藏。

浙贛鐵路過境,設朱家坑、弋陽東、菡潭等站。弋(陽)樟(樹墩)運礦鐵路支線在弋陽東站接軌。320國道、梨溫高速、樂(平)江(村)、弋(陽)東(塢)等公路過境。為戲劇曲調弋陽腔發源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贛東北革命的搖籃。有漆工鎮暴動紀念館、弋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方志敏故居、三百烈士岩等紀念地。名勝古蹟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疊山書院、謝枋得墓、南岩寺佛龕、龜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龍門湖。

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析余汗縣東境建葛陽縣。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因葛陽縣印遺失,縣治由赭亭(今五里廟)遷弋水之北(今弋江鎮),改名為弋陽縣。據《今縣釋名》:「縣治在弋水之陽,曰弋者,以水形橫斜似弋也。」據《太平寰宇記》:「水口有大石,面如鐫成弋字,故名。本後漢之葛陽縣,隋開皇中,因失印改為弋陽。」

唐證聖元年(695年)分弋陽縣地建玉山縣;乾元元年(758年)復分置上饒縣,改屬信州;永泰元年(765年)分弋陽玉亭鄉建貴溪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分縣地鉛山場和仁義鄉建鉛山縣。淳化五年(994年)升寶豐場建玉豐縣,景裕元年(1034年)寶豐縣併入弋陽縣,康定元年(1040年)復寶豐縣,慶曆三年(1043年)寶豐縣又併入弋陽縣,屬江南東路信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弋陽屬江浙行省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年)屬江浙行省廣信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江西省廣信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分弋陽地建興安縣(今橫峯縣)。清政區未變。

民國元年(1912年)屬江西豫章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直屬江西省。民國21年(1932年)屬江西省第六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至1935年建立弋陽蘇維埃政府,先後分屬贛東北省和閩浙贛省。1949年5月3日解放,屬贛東北行政區貴溪專區。當年9月後先後屬上饒專區、上饒地區、上饒市

1985年4月18日,設立三縣嶺、花亭、旭光、磨盤山鄉(贛府廳字[1985]230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縣總人口330523人,其中:弋江鎮46931人、曹溪鎮22996人、漆工鎮14775人、樟樹墩鎮13144人、圭峰鎮17681人、疊山鎮13003人、港口鎮15689人、南岩鎮25495人、朱坑鎮17526人、姚畈鄉9941人、烈橋鄉14619人、中畈鄉28381人、葛溪鄉21153人、灣里鄉15313人、湖山鄉11183人、清湖鄉4724人、箭竹鄉12823人、三縣嶺鄉5336人、磨盤山鄉3104人、花亭鄉7614人、旭光鄉4920人、旗山鄉4172人。

2003年10月21日,撤銷弋陽縣花亭鄉,成建制劃歸弋江鎮管轄(贛民字[2003]273號批覆)。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36.5萬人。轄9鎮8鄉:弋江鎮、曹溪鎮、漆工鎮、樟樹墩鎮、南岩鎮、朱坑鎮、圭峰鎮、疊山鎮、港口鎮、三縣嶺鄉、烈橋鄉、中畈鄉、葛溪鄉、灣里鄉、清湖鄉、箭竹鄉、旭光鄉。

2006年1月20日,撤銷箭竹鄉,成建制劃歸圭峰鎮管轄;撤銷三縣嶺鄉,成建制劃歸曹溪鎮管轄;撤銷烈橋鄉,成建制劃歸漆工鎮管轄(贛民字[2006]5號批覆)。

視頻

弋陽縣 相關視頻

弋陽縣兩會開幕了兩會時間江西上饒大美弋陽
弋陽縣公交公司:已經增加駕駛人員,現在平均15分鐘左右一班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