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勿忘在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勿忘在莒:莒(jǔ) 地,商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兹舆期。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莒故城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历史文化名城。

地名释义

莒县

莒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志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莒文化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

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 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2]。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莒国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历史文献有多种记载。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少昊为传说中居住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首领,其后代一支在山东沿海一带建立莒部落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所著《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3]

勿忘在莒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4]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成语典故

“勿忘在莒”这个成语,对大陆人来说比较生僻,但对生活在台湾的人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因为蒋介石自1949年败退台湾以后,基本以“毋忘在莒”为座右铭,并常以此提醒台湾军民。“勿忘在莒”成为台湾的一个流行口号。

莒(jǔ),是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战国时归附齐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勿忘在莒”,大体有两个出处:一出自《吕氏春秋·直谏》:“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这段历史说的是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愍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在这里“勿忘在莒”,就是告诫“不要忘记复国”。“勿忘在莒”,在这里是比喻“不要忘本”。蒋介石所引用“勿忘在莒”,一定是“田单复国”这一历史典故。

1952年1月,蒋介石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勿忘在莒”,当时,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军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复大陆”的缩写吧。“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5]

视频

勿忘在莒 相关视频

勿忘在莒——你所不知道的东夷强国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山东莒县宣传片
cctv10暑期特别节目春秋争霸之莒国

参考文献

  1. [转载]莒国文物古迹 ,新浪博客 2014-12-28
  2. 历史文化,莒县政府门户网站
  3. 历史沿革,莒县政府门户网站
  4. 《直谏》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文学360 2019-8-3
  5. 八一八台湾金门岛上“勿忘在莒”的由来,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