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伯温故里(书堂)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利战》乃取“利诱”之义,与后《饵战》篇,都是旨在阐述对敌作战中 如何“设饵诱敌”就范的问题。它主张,对于“愚而不知变”、“贪利而不知害”的愚顽贪婪之敌,“可诱之以利”,击之以伏兵。这样,就可以打败它。本篇所引“利而诱之”一 语,乃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以利引诱贪利之敌就范,这在古代作战中,是为兵家经常采用的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

《利战》出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1]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敌将愚顽而不知机变,可以用小利来引诱它上钩;敌人贪图小利而不晓危害,可以埋设伏兵来袭击它。这样,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贪婪好利,就用小利引诱它。” 春秋时期,楚国进攻绞国,军队进驻于绞城之南门。楚国的莫敖屈瑕向楚王建议说:“绞国地小而人轻佻,轻佻就缺少谋略。因此,请大王派出一些不设卫兵保护的砍柴人,以 此来引诱绞人就范。”楚王采纳了屈瑕的建议。这样,绞军便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楚军三十名砍柴人。第二天,绞军又争相出城,于山中追逐楚军砍柴人。楚军预先守候在绞城北门,并 埋设伏兵于山下,结果大败绞军,与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而胜利回国。

原文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① 春秋楚伐绞②,〔军其南门〕。莫敖③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 ④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 〔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注释

①利而诱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②绞:春秋时期诸侯国之一,位于今湖北郧县西北。

③莫敖:马本及唐本皆误作“莫数”,今据史校改。莫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掌军政大 权之官,相当于别国的司马。

④请无捍采樵者:马本及唐本皆作“请无行采樵者”;王本及汪本则作“请行采樵者”,都与原义不符,故据史校改。此句意思是:请派出不设保卫的砍柴人。捍,保卫;采樵者,砍柴人。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3]”。

作品介绍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4]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5]

视频

利战 相关视频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

参考文献

  1. 《百战奇略》简介,快照页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
  3.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
  4. 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经典军事理论和著作?,网易,2019-03-22
  5.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