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军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军训,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军事训练[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除极少数普通高等学校如针对华侨暨南大学外均须实施。

历史

中国的学生军事训练的历史最早可溯至夏商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商朝因诸侯间战争增加,统治者重视军事训练,除对正规军队加以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自西周起,官学分为“国学”与“乡学”,并且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射、御、书、数)为标准课程,其中的射、御即军事训练,教师通常由军官担任。春秋时期,对“亦兵亦农”的普通国人而言,更主要的军事训练及实战演习是参与田猎。此外排演战斗舞蹈(“武舞”)也是春秋时期列国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

秦国在建立统一政权前,很重视学校军事训练。但统一政权成为秦朝后,至汉朝学校军事训练萧条,但在地方学校教育中仍有军事训练内容。东汉王莽执政时,经学家刘昆每年春秋之际都会率500余名弟子习武,王莽怀疑其图谋不轨而关押了他和家属,可见当时传授经书为主,但也包括射御等军事训练。隋朝时“偃武修文”削减武备,科举开始成为主流,文、武分举后,文举不考武学,学校军事训练渐废。唐朝初年确立了战时重武、平时重文的国策,但唐朝取士法仍偏重科举,学校变成了科举的附属物,学校军事训练废止。宋朝武将地位被士子全面超越。

清朝开国之初的教育文武并重。从官学国学到地方学,学校课程多为文武兼备,开设骑射课。文科考试先试骑射击,八旗子弟武功不及格者不得考文场,学校军事训练由此大力普及,民间也随之竞相效仿。但学校军事训练并未获得多大发展。

1894年,甲午战争惨败令清朝上下都意识到“强兵尚武”的重要。1902年,蔡锷在《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提倡“军国民主义”,对国民开展军事训练。同年,蒋百里发表《军国民教育》,提出学校增加军事课程,请军官教授学生军制、战略、战术等国防知识。1906年,清政府颁布《教育要旨》,将尚武教育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颁布学校军事训练的办法。

军训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两个结合”兵役制度,役龄青年履行兵役义务采取服现役和服预备役两种形式。但每年征集服现役和参加民兵、预备役部队服预备役的人数规模有限。为保证履行兵役义务的均衡性,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普遍参加军事训练是他们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

自20世纪末起,高中生大学生正在逐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员的主体。在参军前对他们进行役前教育,可缩短从民到兵的距离,减少入伍后单兵课目、共同课目的训练时间,因此学生军事训练是培育高素质后备兵员的训练营。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学生军事训练也是培养预备役军官的重要途径,这对健全预备役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是:出早操,三大步法、行止间动作、内务整理,队列训练,阅兵式、分列式训练,军体拳[2]。晚上一般安排各种活动,如国防知识讲座、学唱军歌等。原先有不少学校还组织长途拉练、打靶等项目,到2010年代一些学校已放弃这些项目,但仍有不少学校继续开展。军训对象通常为刚入学新生,且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作为班级的第一次大型集体活动,军训可以增进同班级同学间了解。军训中的行列操练亦可培养班级成员间协作能力。

普通高中军事训练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通常安排在高一新生开学前后进行。

视频

军训 相关视频

军训内容视频
军训动作标准示范第一课

参考文献

  1. 军事训练,优酷, 2012-05-03
  2. 军训基本内容及动作要领,军训内容,绿色文库网,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