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书何逊诗句
原圖鏈結 圖片來源artnet

何遜(480-520年),字仲言,梁时东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南朝梁詩人。

生平簡介

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志。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與他同時代詩人範雲見到他的試策,大加稱贊,就此結為“忘年之交”。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1]诗人范云见其试策,大加称赞。[2]沈约说读何逊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病逝在那里。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3]

著作

其詩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何遜的詩受"永明體"的影響,很講究聲律,某些作品比沈約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體詩。 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何遜集》據《梁書·何遜傳》說是他死後由同時人王僧孺所編定,共8卷。《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是7 卷。此書最晚到五代時已殘缺。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載《何遜集》有後晉天福本2卷,有詩無文。 何遜除詩以外,還有少量辭賦和駢文傳世。他的《窮烏賦》似是殘存的片段,並非全文。他的駢文中辭藻較好的是《為衡山侯與婦書》,但又並無顯著的特色,遠不如他的詩。 [4]

今存诗百餘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為名句,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5]。宋人黄伯思《东观馀论》有收錄何逊集跋,称为春明宋氏本。《玉台新咏》载有何逊《学青青河边草》一首。[6]


詩詞

《臨行與故游夜別》

【原文】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注釋】 [1] 稔:年。 [2]群匹:眾友。 [3]促膝:促膝相談。促,靠近。

【賞析】 此篇《藝文類聚》卷二十九、《文苑英華》卷二百八十六均題作《從鎮江州與游故別》,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等,均誤作《從政江州與故游別》。

考何遜從鎮江州,共有兩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監九年)舊歷六月,建安王蕭偉出為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遜仍從掌書記。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監十六年)舊歷六月,廬陵王蕭續出為江州剌史,何遜以記室復隨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據詩意推測,此詩當作于第一次從鎮江州時。全詩極力渲染與朋友離別時依戀難舍的情景,深婉動人。

建安王蕭偉禮賢下士,“由是四方游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偉又穿鑿園林,窮極雕麗,“每與賓客游其中”(《梁書·蕭偉傳》)。公元507年(天監六年),何遜遷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任記室,深得蕭偉信任,日與游宴。今從鎮江州,將與故游離別,自然無限惆悵。故開頭兩句便說:“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歷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諸人。共事多年,追隨左右,情好誼篤,不忍遽別。

時蕭偉任揚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遜亦在刺史幕中。南京瀕臨長江。長江之水西天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正如古樂府《長歌行》所吟詠的那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詩人不禁睹物起興,發出深沉的喟嘆:“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這尚是虛擬。

而眼前實景更是傷人懷抱:室外夜色深沉,雨聲淅瀝。酷熱的夏夜,如果來一陣滂沱暴雨,帶來些許涼意,或許可以沖刷掉離人的愁思,減輕一點人們的痛苦。卻偏偏不是!這纏綿夜雨,點點滴滴,打在人蹤寂寥的空階之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空”字,增加了無限凄涼。而室內燈光朦朧,離筵草草,三杯兩盞淡酒,怎抵它離恨別愁!促膝話別,徹夜不眠,完全忘記了時間,曙光暗淡了燈光,方知東方之既白。

一個“曉”字,潛藏著無限離別深情。葉矯然說:“何仲言體物寫景,造微入妙,佳句實開唐人三昧。”(《龍性堂詩話》初集)而“夜雨”兩句,正是這樣的佳句。茫茫夜色,點點細雨,淡淡燈光,給這故游夜別的場面籠罩上一片濃重的感傷色彩。難怪陸時雍評此二句曰:“慘甚!閑閑兩語,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戶稍陰,草滋苔欲暗’,細寫得幽;‘薄云巖際出,殘月波中上’,輕寫得妙;‘解纜及朝風,落帆依暝浦’,平寫得帖;‘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深寫得苦。此皆直繪物情,不煩妝點。”(《古詩鏡》卷二十二)故游不堪離恨苦,更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離別在即,于是面面相覷,悲不自勝,不禁為之罷席。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同”字照應首句的“共”字,纏綿悱惻。而以設問作結,進一步抒發了“盛會難再”的深沉感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何遜的詩,題材比較狹窄,多為贈答酬唱、送別傷離之作。而他的可貴之處,是很少無病呻吟。像這首詩寫離別,將尋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來,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頗為動人,前后照應,耐人尋味。特別是“夜雨”兩句,更是膾炙人口。唐人鄭谷《文昌寓直》詩云:“何遜空階夜雨平,朝來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見其影響之深。 [7]


參考文獻

  1. 《梁書》卷四十九《文學傳上·何遜傳》:“遜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
  2.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3. 古詩詞>魏晉南北朝>《何遜全集》
  4.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古詞詩文>何遜
  5. 《古诗源》
  6. 《四库全书·何水部集》:“宋黄伯思《东观馀论》有逊集跋,称为春明宋氏本。盖宋敏求家所传,其卷数尚与梁书相符。而伯思云杜甫所引“昏鸦接翅归,金粟裹搔头”等句不见集中。则当时已有佚脱。旧本久亡,所谓八卷者不可复睹。即《永乐大典》所引逊诗,亦皆今世所习见。则元、明间已不存矣。此本为正德丁丑松江张纮所刊。首列逊小传,凡诗九十五首,附载范雲、刘孝绰同作《拟古》二首,《联句》十三首。末载黄伯思跋。跋後附《七召》一篇。末复有纮跋,称旧与《阴铿集》偕刻。纮以二家体裁各别,不当比而同之,公暇独取是集,删其繁芜。同寅毗陵陆懋之、永嘉李升之捐俸共刻。然则是集又经纮刊削,有所去取欤?《玉台新咏》载逊《学青青河边草》一首,此本标题作《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与《玉台新咏》不同。考六朝以前之诗题,无此体格。显为後人所妄加。又《青青河边草》为蔡邕之作,《青青河畔草》为枚乘之作。六朝人所拟,截然有别。此效邕体而题作“畔”字,明为後人据十九首而改。复以古诗不换韵,此诗换韵,妄增转韵体云云。盖字句亦多所窜乱,非其旧矣。”
  7. 漢語網>臨行與故游夜別>何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