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僧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詩人駢文家東海郯人(即今郯城人)。出身沒落士族家庭,早年貧苦,母親"鬻紗布以自業",他"傭書以養母"。南齊後期,因為學識淵博和文才出眾,被舉薦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後任南康王長史,因被典簽湯道愍所讒,棄官。後半生頗不得志。[1]

南齊後期,因為學識淵博和文才出眾,被舉薦出仕為太學博士,以善辭藻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交往甚密。後出任為治書侍御史、錢塘令。梁時,任南海太守,遷尚書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時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詩》五百字,命沈約以下辭人同作,帝以為僧孺詩最好,任其為少府卿、尚書吏部郎、後任南康王長史、蘭陵太守,因被典簽湯道愍所讒,棄官(一說,因誣而被免官)。後半生頗不得志。免官後為安成王參軍事,轉北中郎南康王諮議參軍,入直西省,知撰譜事。僧孺好典籍,藏書萬餘卷,率多異本,與沈約任昉並為當時三大藏書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