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亨利四世 (法兰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亨利四世

图片来自lemonde

亨利四世(法语: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原名波旁的亨利(法语:Henri de Bourbon),1572年成为下纳瓦拉国王亨利三世(法语:Henri III),在1589年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是卡佩王朝的分支波旁王朝的第一位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原为新教胡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他在巴黎被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其子路易十三即位。[1]

生平

1553年12月13日,亨利出生于波城的城堡之中,在柯拉孜的城堡中成长,母亲为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父亲为波旁家族纳瓦拉配国王安托万·德·波旁,两人都是卡佩王朝路易九世的后代。根据《撒利克法典》,他们的结合使儿子亨利具有了法兰西王位第三顺序继承人的资格。

传说亨利是用大蒜蒜瓣和朱朗松葡萄酒施的洗礼,摇篮则是乌龟的壳,据说这可以赐予孩子一种刚强的性格。在祖父阿尔布雷的亨利的意愿下,儿时的亨利得以与当地农民的孩子一起在乡间玩耍,衣食方面都跟乡间儿童一样朴素;因为他们培养亨利作为一个战士,而非作为国王。他的母亲,胡安娜三世·阿尔伯特,一个坚定的新教结盟宗信徒,以宗教改革清规教律严格教养儿子,当时法国的结盟宗克尔文主义的教派,曾在1560年3月发起夺权失败的昂布瓦斯阴谋,激化了新旧教对立。

1560年底法王查理九世登基之时,他父亲安托万·德·波旁带他去了巴黎。在法国宫廷中,他接触到王室中与他年龄相仿的王子们。1562年法国宗教战争开打之后,新教的波旁家族卷入了三十多年的内战当中。亨利很早就开始了战斗生涯,历经艰难困苦,这一切注定使他成为国王。

第一次结婚(1572年)

1572年,亨利的母亲去世,他继承成为纳瓦拉的亨利国王。表面上为了减轻新教徒天主教徒的敌意(其代表分别为波旁家族吉斯家族),法国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安排波旁家族的代表─纳瓦拉的亨利国王(基督新教结盟宗的领袖之一)和她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婚礼给予了将结盟宗最重要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机会。凯瑟琳计划屠杀为婚礼而聚集在城中的结盟宗信徒,因此发生了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参与婚礼的三千个信徒全被杀死,只有新郎亨利因新妻玛格丽特之求情,以及凯瑟琳太后的保护与授意下,宣称改宗天主教,而在软禁中逃过一劫。凯瑟琳保护亨利的原因,是特意让波旁家族的势力保存下来,避免让吉斯家族趁机坐大,失去平衡的力量。

亨利婚后一直被被软禁在巴黎的宫廷中,个性不合及双双风流成性的夫妻二人,让亨利的婚姻不可能美满幸福。虽然妻子玛格丽特美艳无双,号称全法国最漂亮的女人,但夫妻俩先后外遇,亨利有了一个情妇后很快病倒在床,玛格丽特坚信丈夫是因为与情妇夜夜笙歌、旦旦而伐、荒淫过度而活该受罪,但她仍然细心照料丈夫,直至痊愈。但不久两人又因猜忌而疏远,从此夫妻生活就如玛格丽特所说:“我们夫妻既不同床,也不再互相交谈”。

1576年初,亨利趁著宫廷狩猎的良机,策马狂奔而逃出了王室卫兵的监控,并乔装打扮地回到了纳瓦拉及结盟宗的根据地。他回来之后,立刻宣布放弃天主教,而恢复为结盟宗教徒,正式成为结盟宗的最高领袖。亨利出逃后,与妻子更加疏远,即使两人仍有断断续续六年的相聚时刻,但各自有公开的情人,而且见面时经常吵架,让两人的婚姻注定不会有子女。

法国国王(1589年8月2日-1610年5月14日)

即位法国国王(1589年8月2日)

1584年,法国亨利三世的继承人安茹公爵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病死,于是亨利成为法国王位的第一继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亨利四世即位为法国国王,但面临马耶那公爵带领的天主教联军反对。

亨利生活的世纪正是法国宗教战争流血纷争的时代,数十年的相互仇杀使得道德坠落,整个社会都被复仇的心理所荼毒。政治上贵族们习惯于耍弄阴谋诡计,许多贵族甚至与外国君主串通反对自己的国王。1593年,在经历一系列和天主教之吉斯家族西班牙联军的激烈战斗后(如阿克战役伊夫里战役),亨利改信天主教,声称“巴黎值得一场弥撒”(Paris vaut bien une messe),这也成为他的名言。改宗后他日益获得巴黎市民在内的天主教徒效忠,连天主教联盟的主帅──马耶那公爵也在1595年降服,其勃艮地总督之位由保王党的比隆公爵接替,削去地方割据的最大隐患。

1598年3月,连抵抗至最后的神圣联盟贵族──布列塔尼总督梅尔克尔公爵也在大军进攻前向亨利投降。国王本来想对公爵铁腕惩处,但公爵将女儿许配给国王的私生子旺多姆公爵,成功取悦亨利而宽纵了公爵,因为公爵之女是法国最富有的女继承人。

颁布南特诏令(1598年4月13日)

1598年,随著西班牙王费利佩二世的过世,历经三十多年的胡格诺战争正式结束;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签署颁布南特诏令,给予结盟宗信仰自由与武装特权。这是第一部承认新教徒信仰自由的敕令。亨利采用的和解宽容方针,将新旧教的仇恨逐渐化解,也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定,如同他所说的:“他要原谅和遗忘”(Forgive and Forget)。但是部分激进的结盟宗信徒,疏远了改宗的国王,其中包括亨利原来的至交兼首席军师──莫尔奈的菲力浦

1590年代末,法国经过三十多年内战的破坏,已是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不堪的衰败局面,地方的贵族乘内战之机,自征捐税、扩建私军而成自治集团,把国家社会搞得混乱不堪。国内到处都是复员的军人横行于乡间,互相决斗抢劫谋杀等暴力事件此起彼伏。如同1596年亨利在鲁昂演讲时提到的:“交到我手中的法兰西已近乎毁灭,对法国人而言,法兰西可说已不复存在。”

从1598年开始,因为能干且具商业头脑的叙利公爵之辅佐(以财政大臣任实质首相),亨利著手重建经济、财政与秩序,整顿税收、重修各地公路、疏濬河川、奖励丝织麻织等工业;他还以政府贴补等办法,奖励商品外销及造船工业等。亨利名言是:“我希望每个法国家庭在每个星期天都能吃上一只鸡”[2]

离婚(1599)与再婚(1600年)

1599年,亨利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两人无子嗣。第二年,与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于1600年结婚,玛丽替亨利生下三子三女。

开拓加拿大(1601年开始)

他又派遣具有军事才干和探险精神的尚普兰开发加拿大,以魁北克为中心创立了法属殖民地──新法兰西,奠定法国海外殖民发展的基础。

晚年施政

亨利利用人民殷切望治的广泛心理,以劝说、颁赐恩俸年金等方法,迫使各地贵族放弃税收、治安警卫的地方特权,重建强大的中央王权(但许多自治集团仍未瓦解)。勤政爱民的亨利,更时常巡视各地,亲访民间疾苦,兴利除弊,结果让法国的经济脱离衰败而繁荣发展,巨额国债偿还了三分之一,且国库有许多盈馀。

当1609年借由他的仲裁,荷兰与西班牙成功签订12年的停战协定时,亨利已重建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但他更试图推行一项颇受人民反对的国策──出兵挑战当时欧洲最强的西班牙帝国,与其一较高下,而导火线为德意志诸侯于利希-克莱沃的继承问题。

亨利之所以推出反西班牙的出兵计画,导因于德意志王公们的新旧教对立已臻一触即发的地步:1608年新教诸侯在兴盛的普法兹选侯腓特烈四世之领导下,成立了声势壮大的新教联盟;而旧教阵营也在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倡导下,在1609年成立旧教联盟。两大阵营成立之后,颇有势均力敌之势,形成一种“恐怖平衡”,但1609-1614年的于利希-克莱沃领土继承问题,成为引爆冲突的燃点。

当旧教的于利希-克莱沃公爵约翰‧威廉于1609年去世时,因其领土紧邻荷兰,对哈布斯堡王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公爵死而无嗣,有合法继承权者含括新旧教者甚多,因此西班牙国王为免尤立西等领土落入新教诸侯手中,迅速从西属尼德兰派军强占此地。

亨利四世此时要求西班牙军撤出该公国,并在1610年初与新教联盟联合反制哈布斯堡王室(后来更获得新教之英国与荷兰的支持),四月底前已集结五万法军,法西大战一触即发,但此时法国内的多数天主教徒却私下怀疑国王开战的动机,认为国王专门联合新教国家打击旧教领袖西班牙,有背叛旧教的巨大嫌疑而反对出兵;许多地方抗缴新开征的战争税来抵制争议性的出兵,许多人批评国王以私害公及混乱的私生活,其声望急速下滑。

逝世

1610年5月13日,亨利四世于巴黎遇刺,第二天身亡。凶手是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名为弗朗索瓦·拉瓦亚克,他反对国王挑起对西班牙的战争,因为西班牙身为天主教的领头势力,在天主教世界拥有崇高的威望,这名教徒为了阻止法西之战,毅然刺杀了曾为“异端结盟宗的亨利四世。

亨利因为优异的治绩、充沛的热情与勇武的魅力,死时广受人民的感叹、爱戴。不论新教旧教信徒,都为国王的意外去世而哀悼,在法国人看来亨利为国家与人民所做的远非他的过错能比。人民不会忘记他登基之时法国的贫穷,宗教残杀,社会混乱,官吏无能,政府腐败。在他的整顿之下,法国已经秩序井然,气象一新,如今国家安定而繁荣,足以参加大国间的争锋了。人们忘掉他死前争议性的战略,欣然忆起亨利朴实的作风,仁慈的天性,战场上的豪迈乐观,生活中的幽默热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君主,人民因此称他为“好国王亨利”(或翻成“贤明王亨利”)。

亨利四世的遗体于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遭革命份子盗取,头颅透过数次竞标而辗转多人之手,但当时并没有人知道那是亨利四世,2010年经由法国法医学界鉴定后正式公布此头颅是亨利四世本人[3]

影片

Henri IV, le bon roi : Roi de Navarre (épisode 1)
Henri IV, le bon roi : 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épisode 2)

参考文献

  1. Après avoir perdu sa tête, Henri IV retrouve le sourire,lemonde
  2. Philip Lee Ralph, Robert E. Lerner, Standish Meacham, Edward McNall Burns <世界文明史前篇> P573
  3. 辗转流浪200馀年法王亨利四世头颅鉴定为真. 中广新闻网 (中广新闻网). 2010-10-12 [201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9).